第21课
人民教育的奠基1.建国后对旧有学校的接管和改造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第四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教育方法为理论与实际一致。人民政府应有计划有步骤地改革旧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法。──《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材料二〕一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建设新民主主义教育。二创办人民大学,培养建设人才,这是完全新式的高等教育的起点。同时普遍举办工农速成中学,把工农干部培养成知识分子。三老区教育,现在以巩固与提高为主,解决师资、教材问题。四新区教育工作的关键,是争取团结改造知识分子。此外,必须维持原有学校,逐步改善。五新区学校安顿后的主要工作,是进行政治与思想教育。六积累经验,逐步改革旧教育制度。七对中国人办的私立学校,一般采用保护维持,加强领导,逐步改造的方针。──钱俊瑞《在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总结报告要点》〔材料三〕接办私立中、小学的主要方针:第一,先接办外资举办的学校,后接办中国人自办的学校。第二,先接办办理成绩坏的,后接办办理成绩好的。第三,先接办经费情况困难的,后接办经费还能维持的。第四,大体上先接办中学,后接办小学。第五,对少数民族的团体或私人举办之私立中、小学,可暂缓接办;其经费有困难者应予补助。但在自愿原则下,政府可予以接办,接办之后须尊重少数民族学校的特点。全国现有私立中等学校1400余所,教职员工34000余人,学生53万3千余人,私立小学8千9百余所,教职员工5万5千余人,学生160余万人。拟自今年至明年全部完成私立中等学校接办工作;至1954年全部完成接办私立小学工作。──《教育部党组关于大中小学教育和扫盲运动等问题的报告》(1952年8月20日)【解读】建国之初,全国人民面临的任务是尽快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同时对旧教育体系实行接管和改造。1949年10月1日由毛泽东同志签发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新中国
1
f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针。根据这一方针,中国人民解放军各地军事管制委员会按照中共中央的指示,首先接收了国民党遗留下来的各级公立学校,采取了“维持现状,立即开学”的办法,复课开学,同时对所有学校进行了初步改革,确立了国民的道德素质标准和培养新社会所需新人的教育目标。1950年12月,按照政务院《关于处理接收美国津贴的文化教育救济机关及宗教团体的方针的决定》,接管了受外国津贴的高等学校21所,中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