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所属分院管理工程学院授课教师教案序号适用班级授课时间课程名称概论课教研室主任
课题:第十三章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第一节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第二节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课型:讲授和视频录像教学教学目的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二战”后国家形势的发展变化及其基本特点,认清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多极化条件下的当今时代的主题;认识中国共产党外交的基本原则、方针和政策。明确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决心和信心。教学重点、难点:1中国共产党对战后国际形势和时代主题的认识2和平发展道路3和谐世界
教学方法、手段:多媒体录像教学课后思考探讨:
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课后分析:
f教学内容:
第一节内容是阐述“是什么”的问题,为确立外交政策提供了根据。第二节则是在上述国际环境下中国所采取的对策,解决“怎么办”的问题(可结合“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第一节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1、毛泽东对战后国际形势的分析(1)两个中间地带理论
国际形势的发展及特点
1946年毛泽东精辟分析了时局指出“美国和苏联中间隔着极其辽阔的地带这里有欧、亚、非三洲的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美国反动派在没有压服这些国家之前是谈不到进攻苏联的。”1956年苏伊士运河事件爆发后毛泽东进一步形成了新的中间地带理论亦称两个中间地带理论。毛泽东认为苏伊士运河事件反映了帝国主义国家以反共产主义之名行争地盘之实“在那里冲突的有两类矛盾和三种力量。两类矛盾一类是帝国主义跟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即美国跟英、法之间的矛盾。三种力量第一种是最大的帝国主义美国第二种是二等帝国主义英、法第三种就是被压迫民族。”(2)三个世界理论毛泽东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也是第三世界。”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初期,面对日益复杂的周边环境和不断加剧的国际紧张环境,我国政府在坚定不移地反对霸权主义侵略活动的同时,提出备荒备战,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2、邓小平对时代主题的判断(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两大主题”新论断的提出历程邓小平1977年12月28日《在中央军委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