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
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按照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和《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我校以品质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为基本内容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关注学生的均衡发展和潜能发展。采取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力求全面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状况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教师及学校进步与发展的过程。
二、基本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评价体现新的人才观、教育观和质量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品质、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健壮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以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2、客观性原则
在评价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做出合理的评价。评价坚持主体参与以学生、家长、教师评价相结合。3、全面性原则
评价体现全面性和综合性从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关注过程性评
f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内容进行全面考核有根据地作出判断。
4、科学性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围绕评价目的建立简便易行、利于操作、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运用科学、多样、灵活的评价方法实施评价。
5、发展性原则
尊重人的发展性与特殊性注重评价的内容多元、方法多样。既要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又要重视学生思想品德以及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
6、参与性原则
要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及时反馈促进学生的自我完善形成和谐的学校文化。
三、评价内容
1、基础性发展目标
基础性发展目标是评价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依据。其基本内容主要包括品德与素养、学习与实践、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五个方面。
2、学科性发展目标
学科性发展目标在关注学生各学科学业成绩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品质。包括主动学习、快乐学习、学会学习、合作学习、乐于实践。
f四、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包括日常性评价、阶段性评价、终结性评价。评价时应把握“日常性评价是阶段性评价的基础、阶段性评价是终结性评价的基础”的操作原则。
1、日常性评价
各学科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表现及时做出评价并适时做好记录和资料收集工作。
1、即时评价。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采用多样的、开放式的评价方法及时评价每个学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