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把握辞中淡远潇洒的风格在朗读中启发学生的想象和联想使学生头脑中能浮现诗人的形象,必修5:《归去来兮辞并序》教案。2辞的体裁特点。3积累文言知识。二、过程与方法1运用辞的特点进一步领会诗人的感情及志向。2提高把握词类活用现象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解印去职的原因是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人。2感受作者在文中着重表达的对黑暗官场的厌恶和鄙弃对农村的自然景物和劳动生活的赞美。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重点字词。2课文的思想内容:陶渊明的归隐情怀。教学难点:1让学生掌握词类活用现象,积累文言字词。2让学生体会陶渊明辞官归隐的真正原因。教学方法:诵读法、问答法、讨论法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点1、了解辞的特点。2、朗读课文。3、学习序以及文章第一段。一、导入新课1人说:学而优则仕,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时读书人的人生理想,但却也有人选择了另外的道路,比如就有这么一位放着县官不做,辞官归田,过起了躬身自耕,饮酒赏菊的隐居生活,大家说,他是谁生:陶渊明2对他我们应该了解不少,那么大家能不能谈谈对陶渊明的了解有多深生:讨论并回答师:引导并总结①渊明号五柳先生,他的《五柳先生传》里说: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陶渊明为什么要以五柳先生为号,而不以牡丹或百合为号老师提示他的《归园田居》中有没有写柳树的诗句让学生回顾: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由此可见陶渊明很喜爱柳树。大家想想柳树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想象,学生回答后老师明确我们经常说柳絮飘飘,可见柳树是很飘逸、很洒脱的。诗人写柳树,其实是以柳树来托物言志。诗人以五柳自称,借此来说明自己追求那种自由、洒脱、飘逸的境界。在文坛中有很多文人都是这样的,例如被称为梅妻鹤子的林逋,他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被誉为千古咏梅绝唱,借梅花来表达自己的清高峻洁。②渊明又号靖节先生,在古代靖有显的意思,如靖志就是显志的意思,靖节就是保守节操,显身之志的意思。他的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以显示出他怎样的节操生回答,师引导并明确崇尚自然。3称渊明为靖节先生,难道他是浪得虚名吗那么我们今天就从文中来看看陶渊明是否为名副其实的靖节先生。二、课文解析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一篇好文章,它的题目更是值得探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