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继往开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邓小平理论。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破除思想僵化,冲破个人崇拜的束缚,在党内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此基础上,将党和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并在党的十二大上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崭新命题,为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和理论的准备。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扩大,邓小平理论也逐步展开和发展,到党的十五大,邓小平理论作为全党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被正式确立,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了又一次飞跃。3、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迎接新世纪挑战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外形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国际政治上,苏联解体,东欧巨变,冷战结束,北约东扩,世界政治格局一超多强。国际经济上,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引起了政治多极化的新格局,围绕知识经济而展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日益激烈。从国内情况看,我国社会已经发生着广泛而深刻的变化,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社会结构、利益关系、分配方式日趋多样化,新事物、新情况、新问题大量涌现。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创造性地继承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以其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理论,经过十几年的探索和总结,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历史课题,这就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中国共产党巩固立党根本,坚实执政基础,扩大力量源泉的必由之路。因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的政治宣言和执政兴国的指导思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又一新的具体理论成果。
f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经验启示纵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三次飞跃,我们可以从中获得许多规律性的经验和启示,对于我们今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具有不可忽视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无论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运动发展的需要,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内在要求,还是中国的具体实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的保持,都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