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经》的传统手法。再者,诗中没有一字直接写人,但是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却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领略到采莲人劳动的愉快、爱情的欢乐。总之,这首貌似笨拙的诗,却有如此精妙的表现手法,既继承了传统,又体现了民歌特色,这就是辞拙而意工的拙朴美。这种美感,在民歌中多有表现,如南北朝乐府《木兰辞》中木兰购置出征行装一段:“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战争结束胜利返乡一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皆是采用排比复沓的章法。如果细论,似乎不近情理:购置出征行装哪有东市买马,再到西市去买个马鞍子,又跑到南市买个马笼头,再到北市买个马鞭子,天下有这么买东西的吗?但是,如从诗中情节和塑造人物形象需要出发,就会觉得这种写法实在高明,因为它烘托了备战紧张而热烈的气氛,一家人为了木兰出征东奔西跑的情形,自然也就突出了木兰从军既是为国也是保家的价值所在。同样的,战争结束后木兰胜利返乡一段,把家庭每个人物的行为一一加以描述,也是在突出木兰从军的价值所在,她牺牲了自己十年儿女身,丧失了在家乡依在父母膝下平静幸福的生活,换来的不仅是父母安享晚年,也使小弟长大成人,现在居然能杀猪宰羊,承担起主要的家务重活;姐姐也因妹妹改扮男装从军才能在家“当户理红妆”。诗中如此详尽的叙述正是在处处突出木兰从军的重大意义!
f民间文学永远是文人的老师。杜甫的《草堂》一诗就是有意学习《木兰诗》中这种拙朴的美:“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邻舍喜我归,沽酒携胡芦。大官喜我来,遣骑问所须;城郭喜我来,宾客隘村墟”。诗人以这种排比复沓的章法结构来表达自己重回草堂诗的喜悦心情。中国古代诗史中,许多有抱负的古代诗人也都将这种拙朴的美作为自己的创作追求。南宋诗论家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中指出:“诗惟拙句最难,至于拙,则浑然天成,工巧不足言矣”。他并举刘禹锡的《望夫石》诗“望来已是几千载,只是当时初望时”,就是所谓“辞拙而意工”。施肩吾《古别离》在遣词造句上也是有意追求这种拙朴的美:老母别爱子,少妻送征郎。血流既四面,乃亦断二肠。不愁寒无衣,不怕饥无粮。惟恐征战不还乡,母化为鬼妻为孀。诗中写一个别离的场面,征人要上前线,母亲、妻子送别。诗人从旁叙述母亲和妻子最担心的结局。诗的前四句已不够细巧,后四句更显拙朴。完全是市井粗俗口吻,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