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和平时期的创造性应用。但是,具体纳入什么,怎么纳入?必须从战略全局上来考虑。因为国防和军队建设,虽然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却是特殊的一部分,是“能打仗,打胜仗”的武装力量集团。因此,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体系,我们的理解是,把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内容、要素,比如:国防的基础设施建设、军队的武器装备建设、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战场建设等,纳入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体系,统一考虑、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统一建设,不搞两张皮、重复建设,把国家的战争力寓于人民群众之中,形成国家经济社会一体的战争动员潜力、军事斗争准备的能力。一旦有事,能从容应对。这就需要党和国家从全局高度统筹谋划,作出决策,分头实施。以一份投入收国防和经济社会两份效益。这是利国、利军、利民的长效战略之举。以国家军事战略需求为牵引筑牢军民融合的基石现在很多人都说:军事需求不明确,军民融合难以推进。我们认为,军事需求应分为两个层次:战略性需求和战术上的需求,也可分为当前需求和长远需求。明确这两种需求的内涵和外延,我们对军事需求的理解就比较清楚了。所谓国家军事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根据一定时期的形势、任务,确定的军事战略方针、战略任务及实现的目标。比如我国,在相当长一段时间,确定的是积极防御、诱敌深入的战略方针,实行近海防御,这就给国家各个方面的建设提出需求,像“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大力建设“三线”企业等等,就是这一战略需求的反映。由此可见,军事战略需求,涉及军制改革、布局调整、力量重组等诸多重大方面。当前,根据国内外的形势,党中央、中央军委作出了打赢主要来自海上方向信息化局部战争的战略决策。这一国防和军事战略的确立,意味着我们整个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点,要向东、向南方向转移,主要应对来自海上的战争威胁,对其他方向,加强警戒和防范,警惕帝国主义、霸权主义者,在多个方向同时发难。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中央、中央军委,首先进行了军制改革,决定了“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指导方针,撤销了七大军区,设立了东、西、南、北、中五大战区,划分了战略任务;在国防建设上,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意见》,对国防建设的重大任务作了安排,实施了南海填岛等重大工程。可以预计,随着这一军事战略的实施推进,我国国防工业、交通运输、信息化建设、科技教育、新质力量建设等各个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