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历史的创造者,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故B项后半句观点错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才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故D项观点错误;规律具有客观性,不能被消灭和改造,故C项错误;只有A项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25(26分互联网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互联网”正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新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图5注:“互联网”显示出强大的威力。最先被互联网改变的,是第三产业及第二产业的服务环节,淘宝、微店、打车软件、P2P、O2O等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f材料二在“互联网”的风口上,互联网与制造业的融合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人认为,目前中国“互联网”的商业模式大多依靠“用免费拉人气、用刷单求上位、用低价抢市场、用爆款搏利润”,忽略了技术和质量这个根本,而制造业更需要踏实专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其实,“互联网”与传统的“工匠精神”并不矛盾,互联网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生产制造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而且能够拉近用户和制造商的距离。从用户的需求、体验出发,继而提升技术水平和精准程度,产品的功能和质量都有可能跨出一大步。真正的融合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而是在冲击和适应的过程中彼此影响、各取所需、取长补短,最终实现相互的促进和提升。(1)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经济信息。(4分)(2)结合材料二,运用经济生活相关知识,说明中国的制造业企业如何在“互联网”的风口上坚持“工匠精神”。(10分)(3)结合材料二,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互联网”与“工匠精神”能够实现融合的哲学依据。(12分)
答案:(1)20102014年,我国网民规模和互联网普及率逐年增长;(2分)互联网与其他产业的融合,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商机。(2分)(2)①抓住“互联网”提供的机遇,进行准确的战略定位,适应市场发展趋势不断推出高质量产品。(4分)②借助“互联网”实现技术和管理的自主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3分)③借助“互联网”关切用户需求和体验,形成良好口碑,树立企业信誉和形象,打造品牌。(3分)说明:若答出“通过正当竞争,诚信经营”等可以替代要点③中的“企业信誉和形象”给分。(3)①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排斥又相互贯通。“互联网”与传统“工匠精神”既存在相互冲击,也可以相互适应,双方不是彻底的取代或颠覆。(6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