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时炸弹提前“引爆”。
f化学定时炸弹研究的内容包括:各种可能引发化学定时炸弹的有害物质的来源、迁移途径和方式;不同环境中各类土壤、岩石和沉积物的承受能力,影响承受能力和储存容量的各种因素;不同类型定时炸弹引发的特点和危害的性质;不同环境中各种化学定时炸弹的范围、规模和时间尺度;化学定时炸弹监控及预测的方法及其利用的指标;对化学定时炸弹过程模拟及模型的建立等等。由于化学定时炸弹具有从局部到区域以至全球的各种规模,因而不仅要研究局部的“热点”,而且要进行全局战略研究。不仅要研究土壤中,而且要研究各种沉积物、地表水、地下水及大气中的化学物质尤其是有害物质的迁移、累积和分配关系等。
1995年,谢学锦院士和刘东生院士在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46次学术讨论会上,主持讨论了化学定时炸弹问题4。早在1992年,谢学锦院士从研究中国定时炸弹的全局高度,提出了“环境地球化学监控与动态地球化学图”研究计划,得到国家环保局等部委的支持;该计划在全国范围设立600个监控点,采集地表和深部泛滥平原沉积物,分析4070个元素及其它参数,并计划以每10a为1周期进行1次采集分析,以期获得中国陆地环境变化的连续记录。现已绘制出50余种元素在地表与深部(反映大规模工业化前的情况)含量变化的地球化学图5。这对于监控和预测化学定时炸弹很有意义。我国在此项研究中居于世界领先水平。3土壤(次生)环境与人类健康
60年代以来,日本6查明“骨痛病”、“水俣病”的成因,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使环境与人类健康的关系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土壤是食物链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人和动植物地方病流行区与土壤气候带有密切的关系。
我国开展环境与人类健康(地方病)的研究工作较晚。70年代中期对克山病进行了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现已查明我国黑龙江、吉林、内蒙古和辽宁等14个省区有克山病分布。克山病是一种病因未明、慢性病程的地方性心肌病。研究发现克山病主要分布在棕、褐土系及其相邻的过渡土壤中,而向草原、荒漠土带和红、黄土壤带减少和消失。谭建安等7通过对我国主要克山病发病区和西北、东南两个非病带进行系统调查,证实我国存在低Se带,这个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低Se带的分布恰好与克山病的地理分布相一致。洪业汤等8在研究克山病的过程中,发现微量元素Mo与克山病的发病之间有某种联系。
80年代,陈家其9进行了区域环境与癌的研究。我国长江三角洲自然地理条件比较复杂,肝癌死亡率的区域差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