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道路的构造一、路基
高液限黏土、高液限粉土及含有机质细粒土,不能用作城市道路路床填料。必须采用上述土做填料时,应掺加石灰或水泥等结合料进行改善。
地下水位高时,应同时采取在边沟下设置排水渗沟等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岩石或填石路床顶面应铺设整平层。整平层可采用未筛分碎石和石屑或低剂量水泥稳定粒料,一般为100150mm。二、垫层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城市道路上,应设置垫层。垫层的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同,其最小厚度为150mm。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三、基层2基层的选用原则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基层;重交通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基层;中、轻交通宜选择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配粒料基层。湿润或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3基层的宽度应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5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四、面层更多资料名师课件押题关注微信公众号daofe
g5666目前我国较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板。1厚度2混凝土弯拉强度以28d龄期的水泥混凝土弯拉强度控制面层混凝土的强度。特重交通50MPa,重交通45MPa,中等交通45MPa,轻交通40MPa。3接缝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胀缝设置按施工季节分:除夏季施工的板,且板厚大于等于200mm时可不设胀缝外,其他季节施工的板均设胀缝,胀缝间距一般为100200mm;横向缩
10
f缝为假缝,可等间距或变间距布置,一般不设传力杆。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
4抗滑性可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面层的构造深度。
2K311052掌握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要求(一)混凝土的搅拌运输1混凝土配合比:按弯拉强度(直角棱柱体小梁:150mm×150mm×550mm)作配合比设计,以抗压强度(标准试件尺寸:150mm×150mm×150mm)做强度检验。面层粗集料最大公称粒径,碎石不应大于315mm。基层碎石粒径375mm。2搅拌:常用的搅拌机械有自落式搅拌机和强制性搅拌机。每盘最长总搅拌时间宜为80~120s。3运输:为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装料高度不应超过15m。。(二)混凝土的浇筑1宜采用钢模板。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上每0508m设1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