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学习与否5274同学间是否理解宽容3095参与学习后教师予以鼓励与否2536、其它其它这一项中,学生表达的方式不一,答案不外乎与“教师亲切宽容”“对、答案有把握”、“教师多鼓励”有关,分别为“34”、“85”“17”(数据未加入上表数据中)。“教师教学生动有趣”这一项占818,高居所有因素的第一位,成为影响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的首要因素。课堂生动有趣与教师采用的教学手段与策略有着直接的联系。然而,目前远郊学校思想品德学科无法激起学生的兴趣,主要
f有三大原因:一是学生对处于非统考学科地位的思想品德学科不重视,造成了部分教师应付教学;二是长期以来贴标签式空讲道理的方式,造成学生内心对学科的排斥与反感;三是教材中一些抽象、枯燥的概念,教师的讲解往往脱离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生活实际,造成难理解而学生不愿意学、部分教师应付教学等恶性后果。这些因素都使得思想品德课枯燥、乏味,学生缺乏兴趣,课堂参与意识淡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难以实现,而学生的进步与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对答案有把握”这一项占618,成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积极与否的重要因素,这受教学内容及所设置问题的难易影响,同时也透露出远郊学生不够自信的心理。“教师亲切宽容”、“小组合作学习”、“同学间理解宽容”、“参与学习后教师予以鼓励”等也或多或少影响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这些因素所占的比例这么高,与远郊学生的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由于他们接触外界机会不多、获取信息的渠道窄、参与活动及获得锻炼的机会较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害怕得不到教师、同学或他人的认同与鼓励等不够自信的性格,也造成不善言谈、对陌生事物存在害怕或恐惧的心理。二、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激发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热情,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持消极观点的教师认为:只要思想品德非统考学科的地位不改变,期望远郊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不大可能。然而通过问卷调查分析,笔者获得不少令人惊喜的信息。依据问卷的结论,可以在远郊中学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与策略: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基础出发,精心设计教学内容,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课堂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把握远郊学生的心理特征,转变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以及学习方式,增强其参与课堂学习的信心和责任心,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及预期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