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1疏:古人给古书作注解时,除了解释古书原文(经)之外,还给前人的注作注解,这种经注兼释的注释就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2读为:古人注解古书常用的以本字说明假借字的训诂术语。其特点是,既注音又释义。3读若:古人注释字、词的术语,主要作用是注音,有时也用来说明假借字。4衍文:校勘学术语,也叫“衍字”,简称“衍”,是指古籍因传抄、刻印等误加的文字。句读:古人读书,常在句末一个字的旁边加个点或圆圈,叫做“句”;在句中停顿处字的下面加一个点,叫做“读”。两者合称句读。5正义:又叫做“疏”,也叫“注疏”、“义疏”,是一种经注兼释的注释。义疏产生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唐代出于思想统一和科举考试的需要,由官方以指定的注本为基础把经书的解说统一起来,这种新的注疏唐人称之为“正义”。6十三经注疏:宋代学者为了便于查阅,把儒家十三部经书的注和疏加上唐代陆德明《经典释文》的注音合刊成一部书,即《十三经注疏》。这十三部经书的注疏包括:《周易正义》(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正义)、《尚书正义》(汉孔安国传,唐孔颖达正义)、《毛诗正义》(汉毛亨传,郑玄笺,唐孔颖达正义)、《周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仪礼注疏》(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礼记正义》(汉郑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左传正义》(晋杜预注,唐孔颖达正义)、《春秋公羊传注疏》(汉何休解诂,唐徐彦疏)、《春秋谷梁传注疏》(晋范宁集解,唐杨士勋疏)、《论语注疏》(魏何晏集解,宋邢疏)、《孝经注疏》(唐玄宗注,宋邢疏)、《尔雅注疏》(晋郭璞注,宋邢疏)、《孟子注疏》(汉赵岐注,宋孙疏)。7古文辞类纂:清代姚鼐编的一部古文选集,选录战国至清代的古文辞赋等,依据文体分为十三类:论辨类、序跋类、奏议类、书说类、赠序类、诏令类、传状类、碑志类、杂记类、箴铭类、赞颂类、辞赋类、哀祭类。所选古文大部分是应用文,而且多数选文社会意义不大。书首有序目,略述各类文体特点及其义例,书中并有评点,宣扬桐城派的文学观点。四六:文体名,也称“四六文”,就是骈体文。全篇多以四字六字的句子,世称骈四俪六。此文体形成于魏晋时期,南北朝时期成为文章的正宗,唐代称为“时文”,晚唐至明称“四六”或“四六文”,清代始称骈体文。其语言特点是:骈偶、“四六”、平仄、用典和藻饰。工对:骈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