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文和近体诗中的一种对仗,因其对得工整,故称“工对”。它要求在对仗中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即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植物对植物等。8律赋:唐宋时科举取士所采用的骈赋,要求平仄对仗,并限定韵字,因此又叫做律赋。律赋大都内容贫乏,文字呆板,毫无生气,在文学上没有多少价值。
f9互文:古代修辞方式的一种,也叫“互文见义”,或简称“互见”。其特点是上下文义互相呼应、互相补充。10孤平拗救:五言诗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一字,七言诗的“仄仄平平仄仄平”句式的第三字,必须是平声字,否则就是“犯孤平”,即全句除韵脚之外只有一个平声字(是“拗”的一种形式)。但“孤平”可以救,即把本句的第三字(五言)、第五字(七言)由仄变平。这就是“孤平拗救”。11破读:是指在阅读古书时,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破读音主要是声调的变化,而且大多数是把原来的平声(或上声、入声)字变读为去声;破读的意义和本音的意义之间则有着历史的联系。例如“王”字,在“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中读平声,是名词,帝王的意思;而在“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中破读为去声,是动词,称王的意思。后者的意义和读音是由前者演化而来的。三十六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三十六字母”是我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古时的三十六个声母,包括:帮滂明,非敷奉微,端透定泥来,知彻澄娘,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日,见溪群疑,晓匣影喻。相传这三十六字母是宋人在唐末和尚守温创制的三十字母的基础上增订而成,大体反映了唐宋之间的汉语声母系统。12出韵:近体诗用韵,要求必须用“平水韵”中同一韵部的字,否则就叫“出韵”。13双调:词的一种,指包含两段的词。这两段叫前后阙或上下阙、上下片等。14借对:近体诗特有的一种对仗,指利用一字多义或两字同音的特点来构成对仗。15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如“浣溪沙”、“水调歌头”等。16近体诗:诗体名,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包括律诗、绝句和长律。是唐初形成的一种以讲究平仄和对仗为主要特点的诗,也叫“格律诗”。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律诗和绝句的句数是固定的,每两句构成一联,律诗四联八句,绝句二联四句。长律超过四联,数量不限。17一字豆:词当中特有的用在句首起领起作用的单字,叫做“一字豆”,又作“一字逗”。一字豆在语气上有短暂停顿,通常是动词或虚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