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明确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以往的备课,教师只关注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对于学生需要什么,学生可能达到的学习目标关注得并不多。而现代教学设计则要求教师既要考虑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最基本的目标要求,同时还要考虑不同水平的学生的不同需求。二、明确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教学内容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学习主体的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以及原有的知识结构。因此,对教材规定的挖掘、迁移、深化和综合,并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和基础“接轨”,是充分发挥学习者主体性的重要方面。三、注意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概念、公式、法则等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展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在复习的基础上,安排发现公式的新知识学习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观察结果为两项的算式特征,并尝试归纳规律、形成猜想;最后,又引导学生从代数、几何角度证明猜想,形成公式。这四个教学活动环环相扣、逐层深入,学生接受的也比较自然。四、对公式、法则、概念等知识的特征剖析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重视引导学生对公式进行剖析。对法则、公式特征的剖析不仅是对前面知识得出过程的一个总结梳理,让学生对于特征规律形成全面认识,而且也是下面知识应用的一个必要准备,学生必须在应用前明确知识使用的条件要求,才能避免用错知识。五、注意知识应用的针对性和层次性课堂练习是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在学习了新知识之后,必须给学生布置适当数量的练习。练习题的设计一定要有梯度性,和多维性。这样既能起到巩固知识、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又能了解学生学习的状况。六、巧妙小结,展现教学成果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在我们的问题中能够自己梳理本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及时巩固加深理解记忆。同时,也可设计一些有承上启下作用的问题,为我们下一堂课打下铺垫,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