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究开发。“十二五”时期,开展研究固体废弃物本地化再生建材利用成套技术,研发了可将建筑垃圾完全分离的固定式建筑废弃物整体处理系统。
我国目前建筑垃圾的主要处理和利用方式是生产环保型砖;利用建筑垃圾生产再生骨料,通过添加水泥、粉煤灰等辅料,生产多种建筑产品和道路建设产品;利用建筑垃圾堆山造景等。
4国外建筑资垃圾的利用状况
美国
美国1915年率先开展废旧沥青再利用研究。同时规定工业废弃物的处理由生产企业负责(《超级基金法》),并创立了建筑垃圾运输准入制度、建筑垃圾处理行政许可制度等促进建筑垃圾充分资源化的一系列制度和规范5。确iii定了综合利用、分级处理、法律规范以及“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和“产业化”的管理方式,实现了建筑垃圾的高利用率。据有关资料,美国建筑垃圾产生量约325亿t年,分拣、加工后再生利用的约占70,剩余30进行有效填埋,综合利用率达100。
日本
由于国土面积小、资源相对匮乏,日本的构造原料价格比欧洲都要高。因此日本人将建筑垃圾视为“建筑副产品”,十分重视将其作为可再生资源而重新开发利用。比如港埠设施,以及其他改造工程的基础设施配件,都可以利用再循环的石料,代替相当数量的自然采石场砾石材料。
1977年,日本政府就制定了《再生骨料和再生混凝土使用规范》,并相继在各地建立了以处理混凝土废弃物为主的再生加工厂,生产再生水泥和再生骨料。1991年,日本政府又制定了《资源重新利用促进法》,规定建筑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渣土、混凝土块、沥青混凝土块、木材、金属等建筑垃圾,必须送往“再资源化设施”进行处理。日本对于建筑垃圾的主导方针是:尽可能不从施工现场排出建筑垃圾;建筑垃圾要尽可能重新利用;对于重新利用有困难的则应适当予以处理。iv
f德国
德国政府也制定了详细的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与处理方面的法规、标准与规范。1998年,提出《在混凝土中采用再生骨料的应用指南》,使再生混凝土大量应用于公路路面工程,混凝土的再利用率达到80以上6v。政府的积极参与是德国建筑垃圾高处理率的重要原因,制定较高的建筑垃圾收费标准以及较低的再生建材价格,维护了垃圾处理企业的经济利益,保证了再生建材的市场竞争力7。vi其次,大规模建筑垃圾综合加工厂遍及德国各地区。总之,德国主要是依靠其较强的技术研发能力和先进的垃圾处理设施实现较高的建筑垃圾循环利用率。
5结论
我国关于建筑垃圾管理的法律和规范不健全,缺少针对建筑垃圾处置全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