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探索”两个活动。在这两个活动中,主要通过学生的观察、讨论和分析来认识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了解经线和纬线的特征。而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来总结经、纬线的特征,一是可以引导学生如何去观察,另外可以让学生很容易地看出经、纬线两者之间的差别,从而加深对经、纬线的认识。在设计表格的过程中,最初把半球划分的内容也列在其中,但笔者认为东、西半球的界线是本课的难点,一直是学生容易弄错的部分。所以就在讲解完表格之后,单独设计了两个问题: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和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分别是什么?这样可以让学生充分地思考,虽然关于东西半球的分界线学生不能立刻回答出来,但经过教师层层引导之后来得出正确的答案,这样一个过程不仅使学生理解了将20oW、160oE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的原因,还使他们对这条分界线有了有更深的印象。最后,笔者在这个环节又补充了一个解决经度定位问题的故事,主要是让学生知道原来在经线、纬线背后还有这么有趣的故事,以此来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而向他们推荐《经度》这本书的目的也在于此。
教学环节三: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活动三:我的地盘,我做主1联系时政,说几个地理事物的经纬度,让学生在地球仪找相应的位置。2在经纬网上确定几个点,让学生说出它们的经纬度。3用课件展示“班级座位表”,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纬度及经
f度,使学生可以知道自己位置相应的经纬度。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①教师念出经纬度,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②依次请位于以下位置的同学站起来:东半球、西半球、北半球、南半球。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既位于南半球,又位于西半球。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就是要让学生把之前掌握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在实际中进行应用,也就是要实现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这一教学目标。而用联系时政、游戏等方式,则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七、教学反思“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是一节综合探究课,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教师对综合探究课的设计要尝试从不同的角度、综合多种知识探究社会问题、提高参与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所以笔者在对本课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尽量把课程标准所要求的“综合性”“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体现出来。例如:1笔者在第二个教学环节中用“我有慧眼,我观察”和“我有智慧,我探索”两个活动,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分析和小组的合作讨论,来得出答案。而笔者只是引导学生积极观察,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