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自卑心理分析与矫正策略探究[摘要]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自卑心理对个体的生活、学习、交际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主要阐述了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在此基础上,分析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影响因素:个体的生理因素、认知水平、智力因素;家庭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矫正方式:建立多元的评价标准体系,使小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引导小学生学会自我补偿,增强自信心;关注和鼓励学生,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引导小学生积极进行心理暗示和正确的心理辅导。[关键词]小学生;自卑心理;自信心中图分类号:g422002年,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1小学阶段是自卑心理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心理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已成为学校心理健康的重要问题之一,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一、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外在表现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提出经典的“自卑与超越”认为“个体的自卑具有积极意义,自卑感使人产生对优越的渴望,激发人们追求力量、追求卓越,成为推动人们争取成功的动力,从而推动人格的发展。”2然而,如果个体产生自卑感,不仅没有因此产生动力,
f反而被其压抑,变得抑郁和无力时,就会产生“自卑情结”,会给生活上造成很大的困难。
小学生自卑心理具有如下特征。首先,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往往会表现出性格比较内向、表现出自尊心较强或自信心不够等。这样的学生往往因为一些小小的挫折就容易灰心丧气,甚至自暴自弃。其次,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常常表现为性格孤僻、不合群,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不乐意与人交往,特别是与陌生人相处时,常常表现出局促不安,无所适从的样子,从而限制了自身能力的发展。总之,凡有自卑心理的小学生,往往表现出心理脆弱、少言寡语、胆小怕事、敏感和不合群等。
二、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影响因素柳斌曾经强调:“未成年人的身体和心理能否健康发展,关系到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民族的前途。”3小学生自卑心理的存在,是影响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因此,分析研究小学生产生自卑心理的因素具有重要意义。(一)个体的生理因素、认知水平、智力因素1个体的生理缺陷生理缺陷是由于身体方面的先天或后天不足而造成的。比如:身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