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等。
23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十三条的规定积极做好工作场所的卫生防护工作,使工作场所符合下列职业卫生要求:
231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强度或者浓度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232有与职业病危害防护相适应的设施;233有配套的更衣间、洗浴间、孕妇休息间等卫生设施;234设备、工具、用具等设施符合保护劳动者生理、心理健康的要求;24职业病危害项目的申报安全管理科建立在识别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基础上,即根据《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规定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进行申报。按照《职业病危害项目申报管理办法》的规定,填报好各种申报表。25企业的建设项目新建、扩建、改建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引进项目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提交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并经卫生行政部门审核同意。26根据《职业病防治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的内容,建立或完善职业卫生防治管理措施:
f261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专业人员,负责企业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62制定职业病防治计划和实施方案;263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264建立、健全职业卫生档案内容有:全体职工人数、男女职工人数、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的男女人数、患各种职业病人数;企业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数、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数、各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点的浓度或强度及评价;各种职业卫生防护设施设备的名称、数量、运行状况、防护效果及对存在问题的治理;个人防护用品的种类、发放数量、是否有职业卫生检验报告书、实际配带情况等和劳动者健康监护档案(内容有:劳动者职业史、既往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相应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结果;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及部理情况;职业病诊疗等劳动者健康资料);265建立、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各单位由专人负责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日常监测,并确保监测系统部于正常运行状态)及检测评价(定期检测、评价必须由取得省级卫生行政部门资质认证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承担)制度;266建立、健全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救援组织、机构和人员职责、应急措施、人员撤离路线和疏散方法、财产保护对策、事故报告途径和方式、预警设施、应急防护用品及使用指南、医疗救护等内容。27建立职业健康监护制度,使企业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严格按规范管理,使其制度化依据为《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内容包括:上岗前、在岗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