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征发徭役和兵役
B.监察地方政治
C.推荐和选拔地方人
D.监督三公九卿
10.(2010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3题)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
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虽恰当的评价是
()
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
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
11.(2010年9月福建省四地六校高三联考4题)“(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夫外之郡县,其朝廷
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郡县又远于省,若有边徼之事者,则置宣慰司以达之。”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
是
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
B行省是元朝管辖边疆的唯一机构
C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关,拥有军政大权
D行省辖区广阔,发展了前代的政治制度12.(2010年11月广东五校高三联考2题)《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
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
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要求应试士人熟读四书五经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13.(2010年12月山西四校高三联考27题)宋濂在《元史百官志》中说“世祖即位,登用老成(登用
老儒),大新制作(大规模修改典章制度)……在外者,则有行省……其牧民者,则曰路,曰府,曰
州,曰县。官有常职,位有常员,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这充分说明
fA.元代职官与宋代相比没有变化
B.反映了当时民族的团结和融合
C.行省、路、府、州、县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
D.元朝在地方设行省,行省之下则有路、府、州、县
14.(2010年11月南昌一中、十中联考1题)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说:“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
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主张后来发展成为()
A.分封建国
B.剥夺王侯爵位
C.推恩令
D.“附益之
法”
15.(2010年11月淄博一中高三期中1题)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
瓜得豆”。中国古代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
A秦朝郡县制
B西汉郡国并行制
C元朝行省制
D清朝军机处
16.(2010年9月福州八中高三质检12题)“(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