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概况
中国海关长期致力于深化通关作业改革,提高通关效率。海关通关作业历经了纸质报关(1995年前)、电子和纸质报关(1995年后)、分类通关(2009年后),再到如今的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一、通关全程无纸化根据现有的通关作业流程,企业在通过电子报关系统完成报关单电子数据申报,海关对电子数据进行审核后,企业要打印纸质报关单,并随附合同、发票、提运单、监管证件等等纸质单证,向海关接单现场递交。海关根据递交的纸质单证,审核报关的真实性,作出是否同意放行的处理意见。同时,通关后的纸质单证还需要存档,以备调阅、取证。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就是要改变现有纸质单证人工流转方式,将所有纸质单证转变为电子单证,实现通关作业全程的无纸化,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降低通关成本、提升监管效能、促进安全便利。二、前期探索情况1995年以前,海关一直实行纸质报关。1995年,海关推出H883通关作业系统后,开始在全国实行报关单电子申报,同时企业需要准备纸质报关单及随附单证,在现场作业环节,向海关提交。在前期电子和纸质报关的基础上,2009年,海关启动了
1
f分类通关改革,就是对低风险货物采取快速放行的方式办理手续,对高风险货物加大监管力度。简单地说,海关在企业分类管理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其他各项通关要素,对货物分别适用“低风险快速放行”“低风险单证审核”“高风险重点审、、核”三种作业模式。同时,除通关环节中的监管外,海关还在事前加强前置性分析,事后加强后续稽查,以化解通关中的风险。分类通关实现了对744货物低风险快速放行,进一步缩短了货物通关时间,降低了企业通关成本,同时,海关通过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将更多的力量充实到监管一线,使海关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不断提高。总体来看,改革取得了“关企共赢”的预期效果。三、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的基本情况(一)启动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试点的必要性。国际上,伴随着全球经济发展和信息技术进步,越来越多的国际贸易、商业交接和国际物流单证正逐步趋向统一标准和电子化,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加快推进实行通关无纸化的步伐。在国内,2011年我国外贸突破3万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贸易国。贸易量不断扩大,对贸易便利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蔓延和国际金融市场持续动荡等诸多因素影响,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我国外贸进出口情况不容乐观。2011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