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苏霍姆林斯基
1
f差异性教育者应该承认差异、关注差异,看到差异在一定的意义上是财富,而不是包袱。教育努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实现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各自的特长和个性能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三、教师观新课程要求教师成为课程构成与建构的参与者、创造者和批判者,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和纷繁复杂的世界与火热的时代生活之间建立起血肉的联系,要求教师育人的工作,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这种极为专业化的要求下教师势必自觉地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定位的转变,从“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发现者、欣赏者◆教育者、组织者、引导者◆研究者、反思者、创造者有位专家对教师的角色作了更具体的描述: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领者;教师是学生潜能的唤醒者;教师是教育内容的研究者;教师是教育艺术的探索者;教师是学生知识建构的促进者;教师是学校制度建设的参与者;教师是校本课程的开发者。因此,有的专家说,不只要培养学生成为“四有”人才,教师自身也应成为“四有”人才:◆有灵魂崇高的师风师德◆有智慧先进的教育理念◆有专长深厚的专业素养◆有特性精堪的教学艺术有人把新时期的教师形象概括为以下几点:◆严正而宽容,深遂而单纯◆执着而潇洒,真诚而练达◆豪放而儒雅,平实而伟大司马迁说过:“虽不能至,心向往之。”四、教学观对于教学观,《纲要》中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摘自《纲要》类似的字眼,我们并不陌生,但其表述的方式如对关于学生学习的一些问题的深究,以及由此所反映出来的新的教学观,是需要我们细读的,它是至今为止对“教学过程的最为符合素质教育方向和要求的科学定位与理论描述。我们探讨课堂教学效率,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教学效果究竟怎样衡量呢?肖川博士认为教学的效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2
f◆经验的激活、丰富与提升◆认知策略与学习策略的精进◆知识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