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的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一、教育观
新课程在价值追求和精神向度上的一个最凸显的特征是:“人”在教育中越来越大。这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进一步理解,把握:
⑴新课程把“人”作为教育的支柱。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从尊重人的价值、尊严、个性出发,从促进人的主动发展、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着眼。来制订教育政策,设计教育目标,构建教育理论。这正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和灵魂。
⑵新课程认为人(教师、学生)是最重要的课程因素,是课程建构的参与者、促进者、批判者。
⑶新课程充分关注每一个个体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全面发展”指向人的“共时性发展”,侧重于和谐性地综合发展;“终身发展”指向人的“历时性发展”,侧重于生成性地综合发展。只有实现“全面发展”基础上的“终身发展”,人的发展才是完整的,符合人性的,有利于提升生命价值和服务社会促进社会的进步。我们所耳熟目详的“四有”思想就包含了这样的价值追求。
下面是几位专家、学者对教育的论述:教育的价值取向在于: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或润泽生命。黄克剑(华东师大)◆这就是在传统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基础上把教育的价值上升到了生命的高度。教育是一种武装人们的方式;它对人负有一种无可逃避的责任;它需使人能够适应生存的时代,而不致将他排除在人生的最终伟大目标之外;它将开启世界的钥匙独立和仁爱援之于人,赋予他做为一个自由人只身跋涉及而步履轻捷的力量。何塞马蒂肖川博士是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心的主任,他认为教育的力量应是:◆给无助的心灵带来希望◆给稚嫩的双手带来力量◆给蒙迷的双眼带来澄明◆给弯曲的脊梁带来挺拔◆给卑微的人们带来自信二、学生观学生是有着完整的人的生命表现形态、处于发展中的、以学习为义务的人。肖川新的学生观更关注学生发展的潜力和多样性的统一,关注潜能的开发,把他们的现在作为起点,而不是终点来看待。叶澜新的学生观就是注重学生发展的主动性、潜在性和差异性的学生观。学生是构成教育活动复合主体的不可替代和缺失的一部分,不关注学生对教育活动的主动参与,不着力于教育过程中学生主动性的培养与发展,只把教育当做知识的记忆和技能技巧熟练的过程,那么,教育将类似于“驯兽”。叶澜学生的主动性是怎样从课堂中消失的?◆缺乏理智的挑战◆打击和挫折◆群体压力潜在性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