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把这个问题进行正向重构:(播放PPT)(1)至少小美还愿意来学校。(播放PPT)(2)至少小美有勇气面对同学的不友善。(播放PPT)(3)虽然同学不喜欢她,不跟她玩,至少同学没有欺负她。(播放PPT)正向重构时从负向中找到正向的内容,目的是唤起学生自身的资源,便于学生对自己进行优势管理和潜能开发,因为每个学生都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播放PPT)2、寻找例外,发现小改变
上学期,我带初三毕业班,每天早上都要进行长跑训练。班级里有个女生李某,几乎每天到达早操位置之后都要系鞋带,等她系好鞋带,班级队伍已经跑了小半圈了,而她由于比较胖,根本追不上班级大部队,经常是一个人落在后面。我替她着急,有一天忍不住训她:“你怎么每天都要系鞋带?”她气急败坏地反问:“鞋带要掉我有什么办法?”她这么一回答还理直气壮。我似乎也找不出反驳的理由,鞋带掉了不系好就跑步也危险,万一踩到摔跤了呢?我只能说:“你把鞋带系紧点。”不过没有什么效果,她依旧每天重复着系鞋带的故事。终于有一天,我发现她的鞋带居然没掉,我心想我的机会终于来了,早操跑完步后,我很真诚地问她:“老师发现你今天的鞋带居然没掉,你是怎么做到的?”她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滔滔不绝地告诉我如何如何。她具体怎么做到的我已经忘记了,只是这次之后早操的时候李某的鞋带掉的次数少多了。这是因为她把焦点在了成功解决不掉鞋带的问题上,因此改变就发生了。班级里的另一名女生陈某,因为考数学前紧张焦虑影响她正常发挥而来找苦恼不已。我找她来谈话,我是
f以这样的方式提问的:“进初中以来,有没有哪一次数学考试你是不紧张的?”得到肯定回答后,我继续问“那你做了什么事情让自己那次数学考试前不紧张,你能具体说说当时的情况吗?”等等。
(播放PPT)运用例外提问时可结合鼓励和赞美,利用学生的一个例外,让学生发现自己也有成功的体验,然后仔细询问例外,让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这远比讲大道理有用的多,也不会使学生产生逆反或抵抗情绪。
我今天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这些,谢谢!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