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合国家规定的离退休人员费用、政策性亏损补贴、承担公共卫生任务和紧急救治、支边、支农等公共服务的政府投入政策。县级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政府增加的补偿投入,由各级财政分级负担。其中,地方财政负担部分,由省级与县(市、区)财政各承担20。省级财政实行定额补助,纳入财政预算。各县(市、区)政府要加大投入,推动县级医院综合改革顺利实施,实现可持续发展。县级医院综合改革后,年度收支结余全额留用,主要用于医院发展建设和职工个人绩效奖励。县(市、区)财政不得利用医院结余资金冲抵地方财政投入。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将财政投入政策落实情况列入县(市、区)政府绩效考核项目。县级政府负责核实并锁定县级医院历史性债务。2.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原则,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为导向,以不增加群众就医负担和不超出医保支付能力为前提,兼顾诊疗项目收入结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因素,合理调整医疗服务价格,逐步理顺比价关系。着力降低药品和高值医用耗材价格,逐步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县级医院已贷款或集资购买的大型设备原则上由政府回购,回购后按不含设备折旧的成本制定检查、治疗价格,具体办法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另行制定。严禁县级医院贷款或集资购买大型医用设备。合理提高中医服务和手术、护理、床位、诊疗(查)等项目价格。医疗服务价格调整与医保支付政策相衔接,与县级医院补偿机制相适应。3.规范药品采购供应。县级医院药品采购供应统一纳入“省医药采购服务平台”管理。坚持质量优先、价格合理原则,采取量价挂钩、招采合一的省级集中招标采购模式,逐步实现与我省基本药物采购“五统一”管理机制相衔接。鼓励县级医院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不断提高基本药物使用比例。县级医院药品配送原则上由中标生产企业委托药品经营企业配送或自行直接配送。推行高值医用耗材网上阳光采购,鼓励采购国产品种,有效控制医疗成本。县级医院和高值医用耗材生产经营企业必须通过省级
35
f集中采购平台开展网上交易。4.改革医保支付制度。改革支付方式。开展医保付费总额控制,推行按病种、按人头付费为主的复合付费方式,发挥医保对医疗总费用的调控引导优势。加快实现支付方式由后付制向预付制的转变,并逐步覆盖县级医院所诊疗的所有病种。建立医保经办机构和定点医疗机构之间有效协商和风险分担机制。医保经办机构要与定点医疗机构及时结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