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该学什么,他设计了一套使儿童对学校有热情的工作和学习的心理。以儿童为中心主要是指对儿童的学校教育应该是面向社会、政治和文化的更新。
(二)教育目的论
杜威指出,“教育的目的民治国家尤其如此是要养成社会良好分子的公民;详言之,使社会各分子能承受过去或现在的各种经验,不但被动的吸收,还须每人同时做一个发射的中心,使他所发射的都贡献到别的公民的心里去,也来加入社会的活动。”教育的目的不在培养一帮学者,而是要培养对社会有用的人。所以对一个良好的公民来说,能读几本书是不够的,他一定还要对社会有所贡献。学校要想培养这种良好的公民,可以从以下三步着手:一是使儿童从感情上有对社会尽义务的兴趣或心理。二是在知识方面,要让儿童知道社会生活和需要是什么。三是从技能方面训练儿童,使他有适应社会的需要的本领。
杜威论述到好的教育目的的三个标准是:第一,一个教育目的必须根据受教育者特定的个人固有的活动和需要来设定,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要建立在学生的活动和需要的基础上;第二,一个教育目的必须能转化为受教育者的活动中相互合作的方法,即要有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第三,教育者必须警惕所谓的一般的终极的目的。
f可见,杜威的教育目的重现在、重过程、重儿童本身。同传统抽象遥远的教育目的相比,杜威的教育目的既是现实的,又是具体的,它能够为儿童所理解,切合儿童目前的需要,使儿童全心全意地参加到教育过程中来。同传统终极静止的教育目的相比,杜威的教育目的是暂时的,带有实验的性质。这种目的有很强的适应性,因为目的消融于活动之中,目的由活动而产生,目的和手段不可分割,而没有任何终极的目的。另外,杜威的教育目的与儿童的本能活动以及习惯紧密相连,考虑到特定儿童不同的需要,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这是其实用性的体现。
(三)职业教育
在杜威的教育哲学中,有两个分离出来的非常重要的部分,一个是职业教育,一个是道德教育。职业教育思想是杜威整个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杜威深入研究了职业教育的诸多问题,提出了许多独特的见解。
杜威指出,古代把教育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治人的,一部分是治于人的。治人的是闲暇阶级,只做官办政治;而治于人的是劳动阶级,只是制造生活的需要。这样一来,教育偏向于闲暇阶级,通过给他们文学、历史、地理方面的知识达到以后做官的目的从而治人,但这些知识却也没有什么实用。而治于人的阶级里,工人没有机会享受教育,他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