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与蛋白质结合而成的复合物。
()
A、病毒
B、核糖体
C、线粒体内膜
D、蛋白质生物合成起始物
5、全酶是指
()
A、酶的辅助因子以外的部分
B、酶的无活性前体
C、一种酶-抑制剂复合物
D、一种需要辅助因子的酶,并且已具备各种成分
6、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核糖体上都有
()
A、18SrRNA
B、5SrRNA
C、58SrRNA
D、28SrRNA
7、热变性后的DNA


A、形成三股螺旋
B、紫外吸收增强
C、磷酸二酯键断裂
D、碱基组成发生变化
8、血液凝固的过程是凝血酶原和血纤蛋白原


fA、激活的过程
B、变性的过程
C、变构的过程
D、重新组合的过程
9、跨膜蛋白与膜脂在膜内结合部分的氨基酸残基


A、大部分是酸性
B、大部分是碱性
C、大部分是疏水性
D、大部分是糖基化
10、直链淀粉的构象是
()
A、螺旋状
B、带状
C、环状
D、折叠状
五、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请在答题纸相应的位置上作答。)
1、简述三羧酸循环的特点及生理意义。
2、试述一碳单位的代谢及生理功用。
3、简述DNA复制的基本规律。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Chargaff法则:即碱基等比定律,阐述DNA碱基组成特点。所有DNA中腺嘌呤与胸腺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AT),鸟嘌呤和胞嘧啶的摩尔含量相等(GC),既嘌呤的总含量相等(AGTC)。DNA的碱基组成具有种的特异性,但没有组织和器官的特异性。另外,生长和发育阶段营养状态和环境的改变都不影响DNA的碱基组成。2、肽单位:是蛋白质或多肽二级结构折叠的基础,由于肽键具有部分双键的性质,限制了肽链主链原子的旋转,使包括肽键在内的六个原子都位为同一个平面上,即以肽平面作为结构单位进一步折叠形成α螺旋、β折叠等空间结构。3、核小体:真核细胞DNA的三级结构,DNA双螺旋进一步折叠是以八聚体组蛋白(H2AH2BH3H4)2为核心,DNA双链盘绕175圈,约146bp,而组蛋白H1和连接DNA将核小体串联在一起。通过这种方式DNA被压缩,核小体是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4、构型:在立体化学中,因分子中存在不对称中心而产生的异构体中的原子或取代基团的空间排列关系。有D型和L型两种。构型的改变要有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组成,从而导致光学活性的变化。5、酶的活性中心:在酶大分子中,只有少数特异的氨基酸基参与底物结合及催化作用。这些特异的氨基酸基比较集中的区域,与酶活力直接相关的区域,即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
f生化学反应的部位称为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6、限制性核酸内切酶:是一类能从DNA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