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国地貌轮廓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燕山运动以来,中国地貌发育的趋势是西部隆起,东部沉降。特别是新生代喜山运动第二幕以来,青藏高原的强烈抬升,形成了一个以青藏高原为中心,藏北高原为核心的大山原,使中国位于欧亚大陆面向太平洋的东斜面上。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递减,并通过宽广的大陆架,把中国大陆和太平洋大洋盆地连接起来。早在20世纪30年代,李四光教授曾指出:中国地貌的显著特点是分成了几个巨大的台阶。中国自西向东倾斜的地形面,由东、西两列山岭所分隔,形成三级阶梯,并具有明显的地势优越性2、二、地貌复杂多样,类型齐全中国地貌具有形态各异、成因不同、类型齐全的特点。形态地貌类型,全国有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3、山地面积广,地势高差大中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根据约略的统计,全国的山区(包括各级山地,多山的高原和丘陵)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23左右。我国的高原、盆地、甚至平原等地貌类型中,有的为山脉所环抱,有的为山丘所穿插。例如:青藏高原基本上是由雄伟高峻的大山脉所组成的大山原;四川盆地是一个丘陵性的盆地;云贵高原则更是峰峦重叠,万水千山的山地性高原。中国众多的山地,若以兰州昆明划线,此线以西,绝大部分为海拔3500米以上的高山和海拔5000米以上的极高山;此线以东多为海拔500~2000米之间的中山和低山。台湾山脉,高峻挺拔,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达62座,玉山山脉主峰海拔高度达3950米,成为我国东部的最高峰。4、山脉定向排列,地形分布呈网格状遍布全国的大小山脉,其分布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按一定方向有规律地排列,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四、中国的生物资源1、自然保护区的概念2、自然保护区的类型:综合型、生物型、自然风景型、自然历史遗迹型3、风景名胜区的概念4、风景名胜区的类型:自然山川风景型、湖泊水域风景型、海滨风景型、森林风景型、石林溶洞瀑布风景型、历史古迹名胜型、历代宗教名胜型、革命历史纪念地型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