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之得失谈到《红楼梦》之文学成就及贾宝玉之感情心态
【作者】叶嘉莹
前
言
这一篇文稿原是我对于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之研究中的一节全部研究共分两大部份第一部份为对王国维这一位人物的研究第二部份为对于他的文学批评之研究第一部份曾写为论文两篇一篇题为《从性格与时代论王国维治学途径之转变》另一篇题为《一个新旧文化激变中的悲剧人物王国维死因之探讨》此二文曾先后发表于香港《中文大学学报》第一卷第一期及第三卷第一期至于第二部份则其中有关《人间词话》的一章曾发表于台湾书评书目社所出版的《文学评论》第一期题为《人间词话中批评之理论与实践》而其结论部份则曾发表于香港之《抖擞》双月刊第十四期题为《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现在所发表者则为第二部份中论王氏早期杂文一章中的一节这一节的初稿原来与第一部份的全部都是在一九七○年的暑期写出的迄今已有八年之久其所以一直未曾发表者主要是因为自己对于此节文稿咸到不满意一则因为当日草写此节文稿时暑假已近结束时间匆促写得过于潦草再则因为在讨论王国维《红楼梦评论》一文中的错误时不得不牵涉到《红楼梦》一书之意义与价值的问题但本文既非讨论《红楼梦》之专著而《红楼梦》所牵涉之间题又甚广因此在行文的取舍之间极难掌握一种繁简适当的分寸写成后既感到不满意遂将之搁置一边未加理会近日因中文大学的友人有意将全部文稿汇集出版屡次来信劝我将此节文稿重加写定并惠寄参考数据情意极股因此遂又将旧稿取出重读之下咸到自己的看法舆八年前初写此稿时已略有不同初稿只论《红楼梦》在文学方面之成就现在则感到《红楼梦》中所表现之感情心态也有值得注意之处于是遂于讨论王国维以叔本华哲学来诠释《红楼梦》的得失之后又以相当篇幅对《红楼梦》之文学价值及内容意义略加研讨以为就文学价值言《红楼梦》在对话和人物各方面叙写之成就固早为众所共见然而此书最大之成就实不在此种叙写之技巧而已更在于它在本质方面对于旧小说传统之一种突破使之从不具个性的说故事的性质转变为具有极强烈的文学感发之生命的有深度有个性的创作至于就内容意义而言则《红楼梦》中所写的宝玉对于仕宦经济之途的厌恶之情以及灵石的不得补天之恨实在也反映了旧日封建官僚的社会中一些有思想有性情的读书人找不到理想之出路的一种威情心态在讨论中我曾经以《红楼梦》的文学成就及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