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贾宝玉的感情心态来与词人中的李后主及诗人中的陶渊明相此较以说明《红楼梦》这本小说无论就文学价值言或内容价值言都是既有着旧传统的根源又能突破旧传统之限制的作品如果忽视了这种传统的关系而只就西方之哲学思想或今日之革命理论来批评《红楼梦》恐怕都极难真正掌握到这部小说的精神生命之所在至于本文则既是旧稿的改写而且看法又有今昔之不同所以行文之繁简及前后之呼应难免有许多不尽周至之处因于篇首特加说明希望能得到读者的谅解
f一《红楼梦评论》之写作时代及内容概要王静安先生的《红楼梦评论》一文最初发表于《教育世界》杂志那是在清光绪三十年一九○四的时代比蔡元培所写的《石头记索隐》早十三年蔡氏索隐初版于一九一七年比胡适的《红楼梦考证》早十七年胡氏考证初稿完成于一九二一年比俞平伯的《红楼梦辨》早十九年俞氏文初版于一九二三年蔡氏之书仍不脱旧红学的附会色彩以猜谜的方法为牵强附会之说识者因早以为不可采信至于胡氏之考证作者及版本与俞氏之考订后四十回高鹗续书之真伪得失在考证工作方面虽有相当之成绩可是对于以文学批评观点来衡定《红楼梦》一书之文艺价值方面则二者可以说都并没有什么贡献而早在他们十几年前的静安先生之《红楼梦评论》一文却是从哲学与美学之观点来衡量《红楼梦》之文艺价值的一本专著从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来看在静安先生此文之前中国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曾使用这种理论和方法从事过任何一部文学著作的批评所以静安先生此文在中国文学批评的历史中实在可以说是一部开山创始之作因此即使此文在见解方面仍有未尽成熟完美之处可是以其写作之时代论则仅是这种富有开创意味的精神和眼光便已足以使其在中国文学批评之拓新的途径上占有不朽之地位了这正是我们为什么在正式讨论这篇论著前先要说明其写作年代的原故因为必须如此才能明白这篇文章在中国文学批评之拓新方面的意义与价值根据《静安文集》自序《红楼梦评论》一文乃是写作于他正在耽读叔本华哲学的年代所以这篇论著乃是全部以叔本华的哲学及美学观点为依据所写的一篇文学批评为了便于以后的讨论现在先将全文主旨做一概略之介绍1《红楼梦评论》一文共分五章首章为《人生及美术之概观》以为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