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国绿色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2012年10月12日0933来源:《中国经济报告》2012年第2期作者:张亮字号
打印纠错分享推荐浏览量103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凸显
(一)我国经济发展的资源约束正在由弹性约束向刚性约束转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逐步推进,加之人口的日益增加,资源的刚性需求不断增长,而资源供给却面临着诸多挑战与限制,由此,我国经济发展逐渐步入资源刚性约束时期。
一是我国资源的人均占有量较低。我国与世界人均水平相比,淡水为28,耕地为43,森林为25,石油为77,铁矿石为17,铝土矿为11。
二是国内资源的保障能力有限。据预测,“十二五”时期,我国新增能源供给量约8亿吨标准煤,2015年总量约41亿吨标准煤,与各地需求相比有很大差距。
三是主要矿产资源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导致保障风险加大。《2010年中国国土资源公报》的数据显示,2010年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48,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为536,在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和资源争夺日趋激烈的背景下,保障风险也随之进一步增加。
四是资源利用效率较低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矛盾。从资源利用效率看,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只有30,比发达国家低约20个百分点;水的重复利用率仅为50,远低于发达国家的8090;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45倍、美国的2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单位水耗的GDP产出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单位产品能耗比国际先进水平高1020;能源资源利用效率进一步加剧了资源的供需紧张状况。
(二)我国的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尽管政府已经在环境治理方面做出了众多努力,颁布和制定了多项政策和制度,实施了多项环境治理措施,但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
一是水资源污染较为严重。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仅为46,对全国176万千米的河流水质监测显示,2010年,劣五类水河长占177,省界水体断面的监测显示,劣五类断面占206,太湖、滇池和巢湖的总体水质为劣五类。
二是空气质量不断恶化。据统计,2009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中13空气质量不达标,很多城市尤其是大中城市空气污染已经呈现出煤烟型和汽车尾气复合型污染的特点,全国一些地区酸雨、灰霾和光化学烟雾等区域性大气污染问题频发,部分地区甚至出现了每年200多天的灰霾天气。
三是废水、废气、固体废物等主要工业污染物的排放量继续增加,排放区域从以城市为中心逐渐向农村蔓延。
f二、推进绿色经济发展是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