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前中国社会福利事业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姓名学院
班级学号
【摘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这是十分可喜的。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一点是,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拉大,许多人生活仍处在温饱线之下;而另一方面,国家对社会保障、社会福利的投入力度远远没有跟上经济的发展速度,社会对老弱病残等弱势群体的关注还远远不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必须着眼于弱势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保障其基本生活权益。
【关键词】社会福利事业老年人残疾人孤残儿童
(一)、社会福利事业的概念与意义
一、概念何为社会福利?广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为改善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提供的福利津贴、福利设施和社会服务的总称。而狭义的社会福利,是指国家和社会向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社会中需要给予特殊关心的人群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的设施和活动。我国的社会福利事业是为维护处于特殊困难之中的老年人、孤儿和残疾人的生活、教育、医疗和康复等方面基本权利而设立的,主要包括孤残儿童事业、残疾人福利事业和老年人福利事业。
二、意义那为什么要设立社会福利机构呢?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由于个人素质与观念的差异、所占有生产要素的不同以及其他方方面面的原因,导致了弱势群体存在的必然性。而作为国家的功能之一,就是保障每一个国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此,必须得有一个机构或中介来实现这一目标,这就使得社会保障机构的产生成为可能。在国家的强制手段下,通过这些机构,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社会消费基金,对基本生活发生困难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社会福利有以下几点意义:其一,维护社会稳定。通过社会福利对社会财富进行再分配,适当缩小各阶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避免贫富悬殊,使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能协调社会关系,维护社会稳定。其二,调节经济发展。在劳动力再生产遇到障碍时给予劳动者及其家属以基本生活、生命的必要保障,以维系劳动力再生产的需要,从而保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进行。其三,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国家和社会对那些没有生活能力的老年人、儿童、残疾人等提供生活保障,使老年人能够安度晚年,使儿童能够茁壮成长,使残疾人能够树立生活信心,充分体现了现代人道主义精神,使人的尊严得到根本的维护,从而为人类的发展提供基本前提。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