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课程的模块化改革
作者:齐晓光侯庆森李复然来源:《教育界》2012年第33期
【摘要】课程的模块化教学是实现教学目标的有效途径,本文学校的实际情况出发,先讲了自己的认识,再从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出发阐述了课程的模块化的意义、设置原则以及体系构建明确了各模块的内容及培养目标。
【关键词】教学课程模块化
一、模块化教学的自我认识
我校现在正在进行基于教学内容的教学改革,争取用几年时间建成与部队建设实际和装备发展相一致的专业体系,与学员文化基础和认知特点规律相适应的内容体系。我认为我校改革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推广模块化教学。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国外教学课程模式先后出现了世界劳工组织的“MES”模式、德国“双元制”模式和加拿大的“CBE”模式。他们统称为“能力本位模式”,都是从实际需求出发来选择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适用性,并对专业课进行项目改造,实现课程功能的全面提升。我国从90年代开始引用这三种课程模式,在教学模式上突破了传统的以学科教学为中心的“学科教学”模式的局限,摆脱“学科本位”课程思想束缚。教学方法上也由原来的以教员为主逐渐向以学员为主发展。教育质量有了较好的改观,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学校的设备部先进、不齐全;学员的基础课教员对基层,实际装备等不了解;学员无法得到真正、有效的实习和实践活动;“双师型”教员尚未从真正意义上解决,教员对武器装备了解不够,讲解得不适合基层;武器装备技术人员又不能按照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也缺乏逻辑性;教学方法比较简单,学员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性并未形成。
要想解决上述的问题,实现教育以培养任职能力为为导向的目标,必须深化学校的教学改革,从专业学科学位毕业向任职能力本位转变,努力构建适应任职能力培养要求的课程模式与教学模式。只有创建快速适应部落基层变化需要的课程开发模式,使课程开发具有科学化、标准化和基层化的特点,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二、课程模块化改革的意义
(一)可根据用人单位的不同需求变换模块教学内容,具有灵活性、实用性。现在的课程基本上都是按照长周期模式来设计的,每次都要重复整个课程开发过程,而且开发时间较长,难以跟上基层变化的速度。另外,学校的课程开发无法开发出适用于不同区域的课程模块。如果分解成一个个的小单元,即课程模块,那么根据基层的需要,只要适当地增加、减少或更换其中的一些模块,便可达到基层的要求。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