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蕴的环境工程专业,提出以工带理,基于矿山开采、生态环境等知识获取的应用驱动机制,形成可共借鉴并直接服务于矿业工程、环境工程的GIS专业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07年以来,先后在《理工高教研究》、《实验科学与技术》等期刊发表教研论文12篇,学生发表学术论文11篇。取得如下成果:
f培养计划优化:针对GIS强的信息技术应用特点,面向矿业与环境领域,从GIS应用、GIS专题、GIS工程三个递进层面,构建教学体系。以项目驱动,从知识素质能力培养,形成理论教学、方法训练、综合试验、大学生创新教学体系,协调了资源环境信息技术需求与行业特色GIS人才培养的问题。课程建设:主要是按学科专业配置GIS知识传授模块,对接采矿工程、环境工程等信息化需求,把GIS技术作为底层信息化技能教学平台。从“融合、创新、特色”的人才培养时序,按照知识模块化、组件式构建面向多专业的大类培养平台课程组,促使GIS专业的教学模式得以不断更新,学生兴趣得以提升。GIS专业共获批武汉理工大学5门精品课程,承担5门双语课程的教学。教材的建设:面向矿业与环境,编写个性教材,十一五承担1部学校规划教材(出版),十二五立项编写2部学校规划教材,其中《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实践教程》为双语实践教材。教师队伍建设:以国际化、博士化、名师化为核心,07年以后,专业教师队伍有6人在地理信息系统、地矿、环境、土地资源方面在美国、澳大利亚等知名大学交流1年以上,一线教师博士化比例达90,武汉理工大学“15551”人才工程中,一人聘为GIS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人聘为GIS专业精品课程名师。实验室、实践基地建设:将学科、专业和科研、企业生产视为一个人才培养系统,2011年获批“湖北省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与国内知名地理信息企业南方数码、北京超图等签订“武汉理工大学卓越人才联合培养协议”,并聘请兼职2名教授及多名企业教师。
三、成果应用推广情况(400字以内)(1)推动了学科发展,设立数字矿山、矿山信息化研究生培养方向、环境地理信息系统二级博士点(目录外)。(2)实验中心资源配置优化,获批湖北省资源环境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推动质量工程建设,获批武汉理工大学特色专业责任教授1名、精品课程教学名师2名,5门校级精品课程,3部规划教材,2个企业实践教学基地。(4)促进教研,发表教研论文12篇,应用次数达百次。(5)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全国大学生GIS软件开发竞赛中,先后获得全国总冠军、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