鳌江流域综合整治。大力推进瓯飞、飞鳌、浅滩二期、苍南大渔湾一期等围涂工程,五年实施围垦58万亩,为温州未来发展创造战略空间。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物联网,推进“三网融合”,加快经济社会各领域信息化,努力打造数字温州、智慧城市。着眼于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发动全市上下打好“六城联创”攻坚战,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深化生态市建设,加快形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努力建设低碳城市。(四)在民生改善和社会建设上取得重大突破。坚持教育优先,高标准普及学前到高中
f段十五年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切实提高教育质量,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网络,确保每个县至少有一所二甲综合性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室基本实现全覆盖。充分发挥文化引领作用,健全公共文化体系,发展文化产业,加强历史文化保护,提炼升华新时期温州人精神,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完善公共体育设施和科学健身服务体系,率先建成省级体育强市。加快构筑就业服务、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相互衔接的大社保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社会保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公共租赁房,形成多层次、多渠道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城乡困难群众住房难问题。健全基层组织建设、综治维稳、安全生产、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建立常态严打、严密防控等“五大工作体系”,全面构建社会治安新秩序。支持驻温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建设,重视人防和民兵预备役工作,巩固和发展双拥创建成果。(五)在改革创新和内外开放上取得重大突破。扎实推进民营经济创新发展和城市建设管理、城乡统筹、社会发展、行政管理等体制改革,构筑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公平市场准入改革,保障民间资本顺畅地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和公共服务等领域。促进地方金融创新发展,培育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切实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积极拓展国际新兴市场,外贸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0以上。提升“走出去”发展水平,加强境外营销网络建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设立境外温州商品城、工业园区、经贸合作区和研发机构。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