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特D.斯宾塞
21.学科课程的最大特点是()。A.趣味性B.逻辑性C.简约性D.系统性
22.学科课程的主要缺点是易造成()。A.学生被动学习B.忽略个体知识C.割裂完整的生活世界D.学校与现实社会生活的隔离
23.活动课程的特点是()。A.以儿童为中心C.按活动主题组织B.按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来组织教学D.强调“训练”.“指导与控制”
24.正确处理必修课与先修课的关系的关键是()。A.如何加大必修课的范围C.选修课的开设的时机问题25.综合课程的三种类型()。A.活动中的综合课程课程26.综合课程的优点是()。A.是人类知识发展的内在要求C.有利于学习系统的知识27.综合课程的缺点是()。A.流于“拼盘式”的知识“大杂烩”C.不利于学生融会贯通28.隐性课程具有()的特点。A.计划性B.内隐性C.随机性D.不确定性B.导致浅层次的学习D.加重学生学习负担B.培养学生完整的世界观D.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B.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C.社会本位的综合课程D.儿童本位的综合B.弄清两者的内在依据D.如何保障选修课的质量
29.克伯屈提出任何一种学习都包含三个部分()。A.主学习B.快学习C.副学习D.附学习
f30.在泰勒的课程编制模式中,目标的确定主要依据()。A.对学生的研究B.对社会生活的研究C.家长的要求D.学科专家的建议
31.课程编制的基本原则是()A.注意课程内容的科学性与思想性C.课程内容应当与生活相联系32.课程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的方式有()。A.加强课程的趣味性C.学科内容中加入联系实际生活的内容B.设置专门性以社会问题为中心的课程D.增加课程的前沿知识B.注意课程内容的基础性与根本性D.应考虑知识的内在逻辑和教学法上的要求
33.校本课程的开发者与决策者(或主体)主要有()。A.教师B.学生C.学生家长D.社区代表
34.我国传统课程观的两大误区()。A.课程的开放无度C.课程以严格的先期计划的方式出现35.教学与智育的关系是(A.有所联系.有所区别C.智育是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目的之一)。B.教学包含了所有的智育活动D.在一定程度上,教学等同于智育)。B.课程脱离学生的经验,以外在于学生的方式出现D.课程过于强调联系实际
36.从学校全部工作的比重看“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其理由(A.教学工作所占时间最多C.其他工作都是围绕教学来进行37.教学的作用是()。A.教育工作的主体部分和教育的基本途径C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