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族数
7
7
1
1
列序号
1、2、13、14、15、16、17
3、4、5、6、7、11、12
8、9、1018
ⅠA、ⅡA、ⅢA、ⅣA、ⅤA、ⅢB、ⅣB、ⅤB、ⅥB、ⅦB、
族序号
Ⅷ
O
ⅥA、ⅦA
ⅠB、ⅡB
③ⅢB族到ⅡB族共10列通称为过渡元素,包括Ⅷ族和七个副族,是从左边主族向右
边主族过渡的元素。
周期表中有18个纵行,除第8、9、10三个纵行叫做第Ⅷ族元素外,其余15个纵行,每
个纵行称做一族。
主族(A):7个ⅠAⅦA
副族(B):7个ⅠBⅦB
纵行族(16个)0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
第Ⅷ族:1个由三个纵行组成
递变规律: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非金属性减弱。归纳:七主、七副、一八、一零;三长、三短、一不完全
f学习必备
欢迎下载
四、本课小结:学生活动1、你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探究,有哪些收获?
2、你从人类对科学的探究活动中得到什么启示和感悟?元素周期表的发现
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1869年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对当时已知的63种元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十分熟悉。在编写教材时,为了使学生们系统地掌握这些元素的性质,他对这些元素进行了规律性的分类。他把每种元素的名称、化学式(将在课题4学习)、相对原子质量、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以及主要化合物都写在卡片上,并将所有卡片进行系列组合。门捷列夫激动地发现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相对原子质量的增大而逐渐变化着,由此他根据元素的相时原子质量及化学近似性试着排列元素表,并预测了一些尚未发现的元素的存在。若干年后科学家们通过一系列实验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的存在,证实了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科学性。门捷列夫工作的成功,引起了科学界的震动,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课题3离子
目的要求:1.初步了解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分层排布的。2.了解离子形成的过程,认识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3:使学生初步认识离子形成原因。重点:原子的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的;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难点:离子形成原因,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教学过程:〔复习提问〕以氧原子为例,说明构成原子的微粒有哪几种。它们怎样构成原子?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原子结构示意图:图118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结构示意图的画法:画圆圈标核电荷、正号写在前,弧线呈扇面,数字一条线。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规律
在含有多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离核远近是不同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