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析汉语禁忌语、委婉语背后的文化内涵
作者:赵依格来源:《卷宗》2014年第01期
摘要:禁忌语和委婉语是因社会需要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本文主要量化分析了汉语中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类别,以及其所体现的世界语言文化的普遍性和汉民族文化的特殊性。
关键字:禁忌语;委婉语;政治制度;儒家思想;思维模式
1前期成果
语言是文化的符号,文化是语言的管轨。也就是说,语言服务于文化,同时也反映了文化的需要;文化以语言为载体,同时也规定了语言的发展方向。
在言语交际中,有一些词语人们是闭口不谈的,即禁忌语。如在中原一带,人们对岁数的概念是比较忌讳的。据《北平风俗类征语言》引《朔纪》云:“燕人讳言四十五岁,人或问之,不曰‘去年四十四岁’,则曰‘明年四十六岁’。”而在交际中,当人们不能或不愿说出禁忌的名物或动作,但又不能不指明以保证沟通的正常进行时,人们就只得借助,甚至创造出来一些好听的暗示性的词语来代替。于是,委婉语应运而生。郭锡良主编的《古代汉语》认为:“不直言其事,故意把话说得含蓄、婉转一些,叫做‘委婉语’。”
建立在对禁忌语和委婉语的理解之上,前期学者对禁忌语、委婉语背后所蕴藏的内涵进行了分析。邢福义先生认为禁忌语体现了人们相信语言符号可以代表拥有超自然能力的神灵祖先。出于灵物崇拜,人们选择闭口不谈这些神灵祖先的名字或使用其他词语将其替代。吴礼权先生认为汉语委婉语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政治礼法制度的制约使人们言语表达思想与情感的方式更加隐晦曲折;二是由于汉民族含蓄、内向、深沉的心理和螺旋式的思维模式;三是在我国历代的诗歌、词、曲等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十分推崇委婉的表达方式。李军华先生则系统地分析了禁忌语和委婉语的联系与区别,突出强调汉民族在儒家文化的影响下,推崇中庸重义求雅的社会心态。
笔者主要通过统计禁忌语、委婉语在汉语中的类别,数量,通过这些量化的分析使读者对这类词语的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对比展现了不同类别的委婉语所集中体现的文化内涵,以供进一步探讨。最后结合前期的研究成果,笔者详细陈述了禁忌语、委婉语在各类不同的语言中体现的普遍文化内涵和在汉语中展现的文化特征,借此来突出这一语言现象在交际中的作用。
2委婉语词汇统计
f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由于我国汉语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及深厚的文化发育沃土,所以汉语中委婉语的数量还是比较庞大的。在《汉语委婉语词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