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
雍容华贵国色天香唐代咏牡丹诗词赏析(上)川雪牡丹花,娇艳多姿,雍容大方,富丽堂皇,是春天的代表,在我国被誉为“国色天香”、“花中之王”,自古以来引起许多骚人墨客的讴歌、赞美,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赋予牡丹意象深厚的文化意蕴。花本无言,士人借花立言,以此出现的名花审美景观,成为中国文化视野中魅力独具的一道风景。牡丹在南北朝时期才开始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但其美学形象表露得并不充分。到唐代才得到充分展现。在唐代,牡丹以其色相之美,雍容华贵,大气磅礴,占尽“国色天香”的风光。再加上国君的爱宠与大力推崇,旋即名倾朝野,饮誉民间,被推举到了宠冠一代的花中至尊“国花”的地位。在唐朝,“赏牡丹”成为一桩举国若狂的民俗盛事,文人们更是争相歌咏,佳作繁多,以其高明的艺术成就,流芳百世。牡丹意象在唐宋诗词中所形成的艺术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承载了丰厚的政治文化意蕴。牡丹有花王至尊的国色之美,唐人视牡丹为“花王”,写了很多作品刻画牡丹艳压群芳之美,给予牡丹至高的评价。唐代诗人皮日休的《牡丹》诗曰:落尽残红始吐芳,佳名唤作百花王。竞夸天下无双艳,独立人间第一香。明确赞颂牡丹为“百花王”,
f誉其为“人间第一香”。许多诗用世间绝色的女性之美来刻画牡丹,展现“花王”之美。例如唐代诗人徐凝的《牡丹》:何人不爱牡丹花,占断城中好物华。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诗中“疑是洛川神女作,千娇万态破朝霞”是浓艳已极的笔墨。这无比美丽的洛阳牡丹,莫非是洛神宓妃化成的吧?她身披绚烂的朝霞,婀娜多姿,摆弄出令人心醉的万千娇态。再如唐代诗人李商隐的《牡丹》诗:绵帏初卷卫夫人,绣被犹堆越鄂君。垂手乱翻雕玉佩,折腰争舞郁金裙。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我是梦中传彩笔,欲书花叶寄朝云。诗中以锦帷乍卷、容颜初露的卫夫人(春秋时期的著名美人)形容牡丹初放时的艳丽夺目、含羞娇艳。将牡丹的绿叶想象成鄂君的绣被,将牡丹花想象成绣被覆盖的越人(典见《说苑善说篇》:鄂君子皙泛舟河中,划桨的越人唱歌表示对鄂君的爱戴,鄂君为歌所动,扬起长袖,举绣被覆之),传神地描绘出初开的牡丹花在绿叶的簇拥中鲜艳的风采。三四句展示牡丹随风摇曳时的绰约丰姿,把牡丹比喻成善舞的女子,在舞动时一刹那垂手触动玉佩,在一转身时飘起长裙,(典见《西京杂记》所载“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