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实验四细菌的革兰氏染色与芽孢染色
一、目的要求1学习并初步掌握细菌的革兰氏染色法。2了解革兰氏染色法的原理及其在细菌分类鉴定中的重要性。二、实验材料1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aureus)大肠杆菌(Ecoli)2试剂:草酸铵结晶紫、路哥氏碘液、95乙醇、番红液3其他:显微镜、载玻片、接种环、酒精灯、无菌水、香柏油、二甲苯等。三、实验原理
革染氏染色法是细菌学中最重要的鉴别染色法。是1884年由丹麦病理学家Christai
Gram创立的。通过革兰氏染色可把细菌区分为两大类。
革染氏染色的基本步骤:先用结晶紫初染、次经碘液媒染、再用95乙醇脱色、最后用蕃红复染。经过此法染色后,细胞保留初染剂蓝紫色的细菌为革染氏阳性菌;如果细胞染上复染的红色的细菌为革染氏阴性菌。大肠杆菌是标准的革染氏阴性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标准的革染氏阳性菌。
革染氏染色的机理,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和结构有关。经结晶紫初染以后,所用的细菌都被染成蓝紫色。碘作为媒染剂,它能与结晶紫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增强了染料与细菌的结合力。当用乙醇脱色时,两类细菌的脱色效果是不同的,革染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形成的网状结构组成、壁厚、类脂含量低,用乙醇脱色处理时细胞壁脱水、使肽聚糖层的网状结构孔径缩小,透性降低,从而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不易被洗脱而保留在细胞内;革染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层在内层且较薄、类脂含量高,所以当脱色处理时,类脂被乙醇溶解、细胞壁透性增加,使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洗脱出来。用蕃红复染时染上红色。四、操作步骤1细菌的活化:将细菌接种营养琼脂斜面,培养约24h。2制片:取菌种培养物常规涂片、干燥、固定。3初染:于制片上滴加结晶紫染液,染色1mi
后,用水洗去剩余染料。4媒染:用碘液冲去残水,并用碘液覆盖约1mi
,水洗。5脱色:用滤纸吸去玻片上的残水,将玻片倾斜,在白色背景下,直接用95乙醇从载
玻片上端冲洗脱色,直到流下的酒精无明显的紫色时,立即水洗。酒精的浓度、用量及涂片厚度都会影响脱色速度。脱色是革兰氏染色中最关键的一步。6复染:滴加番红液,染色2mi
,水洗。7用滤纸吸干,油镜镜检。五、注意事项为了保证革染氏染色结果的正确性,制片过程中要注意:要选用活跃生长的幼培养物作革染氏染色,涂片不宜过厚,火焰固定不已过热,脱色时间的控制。另外,可选用标准的革染氏阳性菌和革染氏阴性菌和未知菌一起混合涂片和染色。六、实验内容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