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
comc
浅谈语文兴趣的培养
作者:李孟丽来源:《读写算》2013年第36期
兴趣是一个人认识、探究事物或爱好活动的心理倾向,是个体主观能动性的一种体现,标志着一个人参加某种活动的积极性。心理学家也曾实验证明,一个人在认识某一事物时所表现出来的智力的优劣,在智商相同的情况下,主要取决于这个人对于这一事物兴奋程度,而在语文教学中,特别是语文自学中,如何使学生对自学的兴趣得以加强,我觉得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努力。
一、扩展语文自学兴趣的广度
兴趣的广度是指兴趣范围的广阔程度,它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经常注意多方面的新问题,增长新知识,丰富生活,提高自学能力,促使其个性的全面发展。当今的语文课堂涉及的内容十分丰富,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无所不容,是其它科学所不及的。首先,语文的自学必须是先广博方可变通,如仅仅只是陷于狭小的“小语文”圈子之中,这样新的信息量得不到丰富,同样,知识也得不到延伸。
加大信息量,增加知识的延伸,是指将与每一课或每一单元书本内容相关的信息经过筛选传达给学生,使之与书本内容结合起来学习,获得全面的知识,也是提高兴趣的一个手段之一。比如,我在教《火烧赤壁》一课时,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找些关于“三国”的有关于“周、诸、曹、孙、刘”的个人小结资料,先让其明了《火烧赤壁》的前前后后,而我在其同时,也画了一个关系构成图和“三国”的地图,对学生的资料预选,拿出标准和要求,并且,准备评选最佳“资料员”并给予奖励。这些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他们在自学过程中,兴趣更浓,并且,在“知”的环节中,各抒己见,大放光彩。
二、通过小组活动,集思广益,活跃课堂气氛。
自学辅导的课堂可以说是为思维敏捷、成绩优秀、勇敢大胆的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好舞台。时间长了,成绩差、反应慢的学生就形成了思维的惰性和呆板性,妨碍了思维灵活性的培养,不利于智力的发展。有些学生就人云亦云,一节课毫无生气。展开小组活动,就能阻止这种现象的产生。如我在教学《倔强的小红军》一课中描写陈赓同志终于被小红军说服,骑马朝前走,可当他想到了那些打过交道的穷孩子时,突然意识到自己受骗了,这是为什么呢?我让同学们开展小组活动,这时课堂中一片叽叽喳喳的议论声。其中一小组四个同学的活动情况如:生1说那些孩子面黄肌瘦,缺乏营养与小鬼相似;生2说那些孩子肯定也参加过革命;生3说那些孩子也不怕累、不怕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