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美术在我认为区别在于中西方的哲学观念不同艺术的发展是要有哲学做指导的西方人考虑问题理性的因素比较多而中国的艺术人在考虑问题中以人的思想指导比较多你可以看到西方的美术作品追求的东西以最为出名的大家最熟知的文艺复兴时期为例印象派的画家们是强调光的表现是画家对光这种因素的主观和客观的科学分析莫奈到了晚期甚至逐渐抛开对形的把握而疯狂的追求光的表现比如他创作的以自家花园为题材的莲花系列而反观中国的绘画在国画中我们是看到的这种对客观事物的分析和解剖是不多的中国画强调意境而意境则已经是纯粹的画家意识中的东西了直到国画大师黄宾弘开始才逐渐的可以看到他在自己的绘画中开始借鉴西方的一些思想进行一些方面的结合但并不是中国的艺术落后于西方的观念而在于根本的哲学理念不同不同哲学指导所产生的艺术是不一样的《中外美术史》这门课程让我了解了有关中西艺术的发展史和很多著名艺术家的背景和艺术成就,结合这门课程我对绘画大师高更作品进行了解析和研究,下面就是我对高更大师和他的绘画作品的具体介绍和分析。保罗高更作为后现代印象主义的杰出代表,其绘画作品有很强的个性,这种个性,这种个性来源于高更本人对社会环境所做出的反应,高更富于个性的经历创造了高更对绘画的理解,创造了十九世纪艺术的新声。高更1848年生于巴黎。父亲是报社的记者,母亲是家庭主妇,外祖母弗罗拉特里斯坦曾是著名的女性革命家、航海家、作家,祖父安德烈是一位版画家,具有西班牙血统;外曾祖父是秘鲁人。人们有时便以这种遗传性以及西班牙和秘鲁血统的混合来解释高更的性格“一个狂热与恋爱,为了理想而甘愿牺牲自己并且强使人接受这种理想,温柔而无聊,天真而狡黠,犹豫而坚定的艺术家,一个十九世纪未开化的野蛮人”。高更早期作品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后来多次到法国布列塔尼的古老村庄进行创作,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民间版画及东方绘画的风格感到兴趣,逐渐放弃原来的写实画法。梦想与现实的差距使高更因贫困而被迫四处搬家。1891年4月高更独身一人乘船到太平洋的小岛塔希提,迎来了他事业上的高峰。在这人迹罕至的岛上他却感到了孤独的幸福,“一股稳定而祥和的力量已逐渐侵入我的体内,欧洲的紧张生活早已远去,明天、后天乃至未来的永永远远,这儿都会永恒不变的存在吧!在南太平洋的那段时间,”除了他的绘画奇特而又异国情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