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同盟理论研究综述提要当前以关税同盟为代表的经济一体化组织发展势头良好,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发挥了巨大作用。本文在介绍关税同盟及其理论的基础上,分析关税同盟理论的演化过程,着重阐述关税同盟的效应,并指出其不完备之处,进而展望关税同盟理论的研究方向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关税同盟;理论研究;文献综述本文为新疆财经大学研究生基金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名称:俄白哈关税同盟对新疆外经贸的影响一、前言关税同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形式,是成员国之间相互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同时,建立起统一对外关税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从德意志关税同盟开始至今,世界各地陆续出现了不同发展程度、组织形式的关税同盟。与此同时,关税同盟理论也得到日益的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国际集团和宏观经济主体的区域化合作趋势进一步加强。在此过程中,中国经济亦在全球化和区域化的交错发展中逐步融入国际社会。二、关税同盟理论演化过程1950年雅各布维那创立了关税同盟的基础理论,后来米德、科普赛和科登等人对关税同盟理论进行了发展与完善。(一)起源。在次优理论提出之前,传统上认为关税同盟是值得鼓励的,其理由在于既然关税同盟是向自由贸易迈进了一步,那么关税同盟即使没有实现福利最大化,也会提高世界的福利水平。李斯特认为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可以在某一时期与意向相同的国家结成同盟,以反抗与它们利益相冲突的国家。真正开始系统地对关税同盟进行的研究是在战后。1950年,维纳在其代表性著作《关税同盟理论》中系统地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传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一定可以增加成员国的福利。维纳指出了这些早期关税同盟理论的非准确性,提出了“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概念,认为建立关税同盟得益与否,取决于这二者的实际成果,从而将定量分析用于对关税同盟的经济效应的研究,奠定了关税同盟理论的坚实基础。(二)形成与发展。建立关税同盟并不等于向自由贸易靠拢。因为它在成员国之间实现自由贸易的同时,也对非成员国实施差别待遇的保护贸易。而这种自由贸易和保护贸易的结合就会产生“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通过局部均衡分析,维纳得出结论:“贸易创造”和“贸易转移”两种效应的相对强度就决定了关税同盟是否应该得到提倡。目前,西方探讨关税同盟贸易效应的观点按照逻辑关系分成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是关税同盟的利益来源;二是关税同盟的产生
f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