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绪论
1、说明生态学定义生态学是研究有机体与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生物环境分为种内的和
种间的,或种内相互作用和种间相互作用。
2、试举例说明生态学是研究什么问题的,采用什么样的方法?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很广,从个体的分子到生物圈,但主要研究4个层次: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在个体层次上,主要研究的问题是有机体对于环境的反应;在种群层次上,多度与其波动的决定因素是生态
学家最感兴趣的问题,例如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增长率、年龄结构和性比等等;在群落层次上,多数生
态学家在目前最感兴趣的是决定群落组成和结构的过程;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中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复
合体,生态学家最感兴趣的是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过程。生态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野外的、实验的和理论的
三大类。
3、比较三类生态学研究方法的利弊
分类利
弊
野外的可获得大量全面、真实的资料。
过程复杂,条件不能控制。
实验的条件控制严格,对结果分析较可靠,重复性强,过程简单。获得的资料可靠性有别于现实。
理论的直观,过程易实施,可通过修改参数使研究逼近现实。预测结果需通过现实来检验正确性。
第一部分有机体与环境
1生物与环境
1、概念与术语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等生态幅是指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在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的范围大环境指的是地区环境、地球环境和宇宙环境。影响生物的生存和分布小环境指的是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即小范围内的特定栖息地。直接影响生物的生活大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大气候是指离地面15m以上的气候,由大范围因素决定小环境中的气候称为小气候是指近地面大气层中15m以内的气候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的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生态环境称为生境密度制约因子对动物种群数量影响的强度随其种群密度而变化,从而调节种群数量的生态因子(食物、天敌等生物因子)非密度制约因子可调节种群数量,但其影响强度不随种群密度而变化的生态因子(温度、降水等气候因子)生物对每一种环境因素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只有在耐受范围内,生物才能存活。任何生态因子,当接近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性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广温性是指生物对环境中的温度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