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基于人居环境科学的美好乡村建设思考
摘要近年来,人居环境的相关研究明显倾向于城市而忽视了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人居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随着安徽省“美好乡村”的提出,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也在逐步开展。本文分析了人居环境科学与美好乡村建设的关系及美好乡村建设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希望能够为以后的建设提供参考,有所侧重的解决问题。关键词:人居环境,美好乡村,建设
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在借鉴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中国人居环境科学体系初步形成为建筑学和城市规划学进一步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1。人类聚集居住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生产效率,乡村人居环境作为人类聚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充分引起我们的重视,不能只是一味的关注城市的发展而忽视乡村人居环境的健康发展。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来“美丽中国”,安徽省紧紧围绕这一新理念,致力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提高乡村的人居环境质量。中国乡村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高低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全局性的大问题。在社会转型的特殊时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重视乡村人居环境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人居环境科学理论
中国著名建筑教育家、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针对人类聚居存在的问题在道萨迪亚斯的“人类聚居学”的基础上提出了“广义建筑学”的概念并由其发展构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的理论框架2。吴良镛教授认为,人居环境的核心是“人”人居环境研究以满足“人类居住”需要为目的;大自然是人居环境的基础人的生产生活以及具体的人居环境建设活动都离不开更为广阔的自然背景;人居环境是人类与自然之间发生联系和作用的中介人居环境建设本身就是人与自然相联系和作用的一种形式理想的人居环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遵循生态、经济、技术、社会和文化艺术这五大原则。吴良镛院士将人居环境从内容上划分为自然、人类、社会、居住和支撑网络等五大系统从范围上界定为全球、区域、城市、社区和文化艺术等五大层次形成了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图1。可以说“人居环境科学”在总结过去城市问题的基础上把建筑学、城市规划与景观学的思想系统化,因为景观学、建筑学、城市规划三位一体,三者本来就是相辅相成的。
f图1人居环境科学研究基本框架
f2美好乡村建设的提出
党的十八大报告第一次提出了建设“美丽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