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状动脉微血管疾病诊断和治疗的中国专家共识(2020完整版)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基础研究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
1背景近年来,随着循证医学和介入性心脏病学的迅速发展,冠状动脉微
血管疾病(coro
arymicrovasculardisease,CMVD)的临床意义日益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虽然在医学文献中出现CMVD的报道已有43年的历史,但有关此病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一直未写入国际心血管病指南。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列入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并提出了初步的诊断和治疗建议1。但迄今为止,国际上尚无专门针对CMVD的指南或共识,我国临床医师对于此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诸方面的认识仍有很多误区。鉴于此,2015年3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组织基础研究学组、介入心脏病学组、女性心脏健康学组以及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学组的专家,着手编写本共识。专家组在广泛搜集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分工撰写、集体讨论、反复修改并认真征求10余位在CMVD领域具有较深造诣的资深专家的意见,最终完成了本文的定稿。尽管如此,专家
f组认为,CMVD是一个较新的研究领域,相关临床证据明显不足,本共识的内容仍然是粗略和初步的,希望本共识和建议对于该领域更加深入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能够起到引领和推动作用。
2CMVD的定义和流行病学CMVD是指在多种致病因素的作用下,冠状前小动脉和小动脉的结
构和(或)功能异常所致的劳力性心绞痛或心肌缺血客观证据的临床综合征。1973年,KempHG首次将此病命名为X综合征(sy
dromeX),1985年,Ca
o
RO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性心绞痛(microvasculara
gi
a),2007年,CamiciPG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microvasculardysfu
ctio
),2013年欧洲心脏病学会稳定性冠状动脉疾病治疗指南中正式将此病命名为微血管功能异常1。本专家组认为,微血管功能异常一词未能涵盖本病的微血管结构异常,因此建议命名为CMVD。
目前尚无大样本人群的CMVD的流行病学资料。以往小样本的临床研究显示,在具有心肌缺血症状但冠状动脉造影显示非阻塞性病变的患者中,CMVD的发生率约为4560。2012年欧洲一项包括11223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75年随访研究显示,入院时近13的男性和23的女性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未发现阻塞性冠状动脉疾病,但无论在男性或女性,冠状动脉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