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机基础。大多数语文教师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经验,也为搞好该项课题提供了物质条件。(六)扎实研究,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途径、方法
1对信息技术的功能探索我们在按照上级要求认真开齐、上好信息技术课的基础上,组织信息技术教师认真研讨,如何提高效益,如何进一步发挥其功能,以及其工具性、手段性特
f
征,寻找与其它学科整合切入点。2对当前学科状况的探究。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在全校教师、
学生中分别对当前课堂教学的方法、手段、效果、师生的参与等进行了广泛调查。通过调查发现存在问题,手段单一、学生兴趣不高,课程吸引力不强,教师垄断课堂,学生仍然是知识的容器等现象日趋严重。因此,课堂教学必须改革,必须充分借助教育现代化技术手段武装学科的课堂,提高学生兴趣,促进教育教学的效益再上新台阶。
3整合初步尝试,根据以上两种情况,我们提供了要运用现代化手段,丰富课堂教学,并向学校、教务处提出可行方案。通过实施,一些有专长的教师慢慢地用powerPoi
t、office、Authorware、Flash等制作课件,有的教师已实现“无纸化”备课,无论在评优课、公开课,还是日常教学中,大部教师均能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为教育教学服务。
上述措施的实施,既使教师提高了认识,又鼓励他们使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积极性,最终促进全体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模式的转变,力求带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七、课题研究的启示
课题研究两年来,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研究经验,但我们通过前段时间的课题实验,在实验过程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给我们了一定的启示:
(一)“教”的重点在于为“学”服务,要把精力放在如何促进学上。所以,学生学习什么,怎样学习,教师在何时何地帮一把等构成教学的主要内容。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成为一名顾问、交流意见的参与者,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并帮助他们能够适应未来社会。
(二)教师在课堂上不能追求热闹场面,将各类文字、图
f
像、动画、声音、影片等一股脑地加进去,追求信息技术的高、精、尖和界面的精美,一节课下来似乎一直在展示信息技术的作用,结果导致教学内容主次不分,教学目标不明确。要以高质量的问题来激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这就有赖于教师对自身行为的研究与调控,有赖于教师对学生学习现状、学习环境、学习心态的研究与设计。
(三)教师拥有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对信息技术的灵活运用。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