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降雨量1952mm,降雨主要集中在5~9月,占
2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f成都地铁7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全年的841;多年平均蒸发量10205mm;多年平均相对湿度82;多年平均日照时间12283h,只有28的白天有太阳;多年平均风速135ms,最大风速148ms,极大风速274ms(1961年6月21日),主导风向NNE。
233地震烈度成都平原处于我国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之川西褶带的西南缘,界于龙门山隆褶带山前江油~灌县区域性断裂和龙泉山褶皱带之间,为一断陷盆地。该断陷盆地内,西部的大邑~彭县~什邡和东部的蒲江~新津~成都~广汉两条隐伏断裂将断陷盆地分为西部边缘构造带、中央凹陷和东部边缘构造带三部分。7号线工程主要位于中央凹陷与东部边缘构造带交界部位,所处区域基本被第四系厚层~巨厚层砂卵石土或粘性土地层覆盖。成都市区距龙泉山褶皱带20km,距龙门山隆褶带50km,区内断裂构造和地震活动较微弱,历史地震资料显示,市区一带至今尚无强震记录,仅受周边50~100km以外的远震影响,其影响烈度不过6度左右。1933年迭溪75级极震,1958年北川62级强震,1967年双流籍田55级中强震,1976年松(潘)平(武)72级极震,1971年新都34级弱震以及2008年汶川80级极震均未对市区造成破坏性地震灾害。两千多年来,成都城址从未变迁,地壳稳定性良好。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7号线工程通过地区地震分组为第三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0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5s。本工程按地震烈度7度设防。234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7号线工程地表第四系堆积层广泛分布,沿线大部分地段为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覆盖;在Ⅰ级阶地其下分别为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层(Q4al)粘性土,透镜状分布粉土、砂土、含大粒径漂石卵石土;再其下为上更新统(Q3fglal)含大粒径漂石卵石土;下伏基岩为白垩系上统灌口组(K2g)泥岩。2)不良地质与特殊岩土⑴液化砂土沿线Ⅰ级阶地区域透镜状分布的粉土、砂土,部分为液化土,液化等级轻微~中等。
3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f成都地铁7号线武侯双楠站
周边构筑物及管线保护方案
液化砂土一般埋深浅,土层较薄,分布范围较小,位于主体结构底板以上,对地下工程影响较小。
⑵膨胀岩沿线下伏的灌口组紫红色泥岩(K2g),属易风化岩,软硬不均,具有遇水软化、崩解,强度急剧降低的特点。根据既有工程资料显示,属膨胀岩,一般具弱~中等膨胀性。235水文地质1)地下水的分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