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
C3的增多与减少基本与总补体活性所述相似,但更为敏感。在机体组织损
伤和急性炎症时,常增高或为正常,如菌血症、肺炎、扁桃腺炎、结核、伤寒、麻疹、流脑等;
肿瘤患者,尤以肝癌,血清C3含量升高更为显著,但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呈降低趋势。
C3含量降低可见于以下原因:
1补体成分消耗增加:
如链球菌感染后的肾小球肾炎、全身性SLE、冷球蛋白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器官移植后的排斥反应。
2补体大量丢失:多见于肾病综合征或大面积烧伤、外伤、手术等。
3补体合成不足:
主要为肝病患者,如肝硬化、慢性活动性肝炎和急性肝炎的重症病例。补体成分缺陷多具遗传特点,C3及C3调控因子(C3bINA)的缺损虽然少见,但是倘若发生,将可引起危及生命的感染。
C3主要是由巨噬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组织、骨髓、腹膜和肝脏等合成
的一种β球蛋白。C3在C3裂解酶的作用下进一步裂解,参与所有补体的激
活。
补体C3正常值:
1单向免疫扩散法:080~120gL。
2免疫电泳法:
09879~14559gL。
补体C3临床意义:
补体动态变化在临床上越来越受到重视。抗原抗体复合物引起的胃炎病人血清总补体和C3均明显下降。大多数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补体的降低和病情恶化有关。活动性全身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中C1、C4、C2和C3降低,病情缓解时血清补体水平恢复正常。传染病及组织损伤和急性炎症时,C2、C3、C4均增加,总补体活性正常或升高。但晚期则降低。肿瘤患者补体量升高,特别是肝癌,C3升高最为明显,具有诊断意义。也有报道胰腺癌晚期与隐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C3降低。肝脏疾病患者C3多为降低,肾移植病人C3的水平不稳定,C3在排异反应开始时升高,然后下降到正常以下。补体C3、C4的临床意义相似,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早期,如风湿热急性期、心肌炎、
f心肌梗死、关节炎等;降低常见于:①补体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②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如活动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晚期、基底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③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④先天性补体缺乏。
补体是存在于正常人和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补体C3是补体系统中含量最高的成分,
补体的生物学效应有:1增强吞噬作用,增强吞噬细胞的趋化性;2增加血管的通透性;3中和病毒;4细胞溶解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