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旧事资料 分类
初三地理:中国地理下册必背知识点整理:李保胜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
秦岭淮河以北
秦岭淮河以南
耕地作物熟制
旱地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水田一年两熟至三熟
主要农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花生、大豆、甜菜等水稻、棉花、油菜、甘蔗等
交通
以陆路运输为主
水运仍是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
传统民居
屋顶坡度较小,墙体较厚
屋顶大,墙体高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
代号
区域界线
Ⅰ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
主导因素降水
Ⅱ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界线吻合
地势或地形
Ⅲ大致与我国1月0℃等温线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一致气温、降水(或气候)
【规律链接】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
【名师点睛】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
一、自然特征
第六章北方地区
f1黑土地、黄土地:
(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
土地”。
(3)温度带:暖温带和中温带;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雨热同
期);干湿区为:半湿润地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
(1)发展优势:①平原广阔,②土壤肥沃,③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黄土地农业发展
制约条件
措施
发展方向
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等
节水农业
3r
好听全球资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