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处处为别人着想,实在难能可贵。文中与钱有关的,还有一个细节,在第二件事中,他送钱先生去看病,“我”执意给他钱时,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为什么把声音放得很低呢?生5:他怕让杨绛感到尴尬。师:因为杨绛现在经济上拮据了,老王担心杨绛会觉得窘迫,还有什么原因?生6:当时处在文革时期,老王害怕别人告发杨绛一家坐三轮车。师:你结合背景来分析文本,这一点很好。这里我们可以看到,老王还是站在杨绛的角度考虑问题,小声说是避免给杨绛带来政治上的灾难。请这位女同学把这部分有感情地读一下。(生读对话。)
f师:你准确地抓住了人物心理,读得很精彩。大家看,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最缺少钱也最需要钱的老王却把真情奉为无价,多么难能可贵啊!这一声“你还有钱吗”,让我们感受到来自心灵深处的温暖,使我们相信即使在寒冷的冬夜,也终会迎来春暖花开。(板书:真情。)师:他想帮人,并不考虑对方的身份地位,也不掂量自己的能力和“本钱”,只是捧着一颗心来,希望人们需要他,接受他。我们可以看到老王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恰是这样一个小人物,在那个是非颠倒、人情冷漠的时代,让我们看到了人性的一丝亮色。他贫困却不低贱,卑微却不渺小。此时再看到“老王”的称呼,我们不由得对他心生敬意。(板书:小人物的光辉。)师:分析到这里,我们再来看文章的最后一句话,杨绛为什么说自己是幸运的人?对老王为什么会产生愧怍的情感呢?生1:我觉得杨绛说自己是一个幸运的人,不只因为老王对她真心帮助,还因为她的家庭情况也确实比老王好。生2:杨绛觉得愧怍是因为她的行为不仅没能报答老王对自己的好,反而用钱玷污了这份真情。师:大家的思考都很深入,老师总结大家的发言。她为什么称自己是幸运的人呢?从杨绛整个人生来看,她是一个知识分子,而老王只是一个穷苦的三轮车夫,她的命运要比老王幸运得多。但如果从文革那个特定的时代来看,杨绛是不幸的,她称自己是幸运的人,使我们看到一个大学者对于苦难的超越和淡定的态度。而且在这段时间当中,她获得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真情,所以她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她为什么愧怍呢?通过分析,我们看到杨绛的善良,她对老王很好,有真情,但是,在这个真情当中,还包含了什么?生(众):同情。(板书:同情。)师:杨绛对老王的帮助、关心有善念,但也有客气、疏远,多是同情和怜悯。作者反思自己对老王,同情大于平等,拒绝大于接受,她拒绝了别人r